【题文】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

【题文】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战国至秦汉时期,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中心。下列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流域的是
①郑国渠   ②都江堰   ③白渠     ④灵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内容可知①郑国渠和③白渠地处陕西位居黄河流域,②都江堰地处四川,位处长江流域,④灵渠地处广西地区,所以①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选B ,A C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古代著名水利工程
举一反三
【题文】《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
①私田开始出现                ②农业产量的提高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铁器,铁器使用对当时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有

①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②促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使“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产生   ④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取的信息主要是

骨耜                石犁                     铁锄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省份
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广东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1年)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隋(598~618年)
9
4
3
1
 
 
1
1
2
 
4
 
 
2
 
唐(618~907年)
32
11
32
24
4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