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

【题文】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黄仁宇在《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千年长期交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具有重要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比较发达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题意,A、B、D三项都符合题意,导致少数民族和多数民族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是各自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而非等雨线。少数民族因需改善生产条件,获得粮食,经常南下侵略。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农业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举一反三
【题文】《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

A               B                 C                 D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
——余秋雨的演讲
  
材料二 希罗多德曾说,“希腊人一出生就与贫穷为伍”。希腊半岛大部分土地都荒瘠不毛,无法大量种植农作物,可当时人口增长速度很快。但这样的条件并没有阻碍古希腊的文明化进程。古希腊人或到海外经商,或到远方开辟殖民地。通过频繁的海上贸易,古希腊人把本土生产的经济作物和手工制品销售到四面八方,而强大的东方邻国本可以轻易地把这些不速之客们赶回大海,但他们对希腊人的到来却表示欢迎。他们认为,商贾云集,有利于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古希腊城邦史》
  
请回答:
(1)中华文明为什么“不主张远征”?(8分)(提示:请从地理特点、经济特点、政治特点和文化特点方面去思考作答)简要分析这种特性对中华文明带来的影响。(8分)
(2)古希腊为什么要进行海外殖民活动?(提示:读材料,然后从地理环境、经济特点、政治特点等方面去作答)(8分)这种活动对希腊文明起到什么影响?(8分)
(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看待亚欧文明的差异?(8分)(提示: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谈认识,尽量深刻点)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著名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被称为  (   )
A.商品经济B.小农经济C.市场经济D.计划经济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下列引文能够反映出井田制实质的是         (  )
A.“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