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

【题文】(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
答案
【答案】
(1)海上丝绸之路: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2分,只答贸易网络、文化交流通道而没有区位概念的给1分)
主要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4分,回答“造船技术的提升、指南针的应用,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政府重视对外贸易”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
对外政策:对外开放,平等贸易。(2分)
(2)做法: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分)评价:在殖民扩张过程中,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巨大的利益,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造成了极大地破坏和灾难。随着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开始改变世界的面貌。(4分)
(3)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全球政治、贸易格局不断变化形势下,中国连接世界的新型贸易之路,其核心价值是通道价值和战略安全。(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来归纳即可,抓住“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等信息可得出古代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的海上贸易网络、是中国与东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和平往来的通道。第二小问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抓住唐宋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特征来分析,可归纳出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繁荣,以及政府对外贸的重视。第三小问抓住材料一中“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的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对外开放,平等贸易的对外政策。
(2)第一小问做法依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来归纳即可,从“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可得出海外扩张、武力征服、抢占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第二小问评价可联系课本知识,从殖民扩张对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殖民地的影响来分析;对欧洲殖民者的影响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来展开,对亚非拉的影响注意辩证分析,一方面带来了灾难和痛苦,另一方面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3)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可从其背景、实质的角度来分析;背景方面可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的特点来分析,实质方面可联系材料一中“海上丝绸之路”的含义,可得出它是连接世界的贸易之路;还可联系材料二中与过去欧洲殖民主义的做法相比较来分析其核心价值。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欧洲的殖民扩张
举一反三
【题文】(16分)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
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
——据网络资料整理
(1)据材料,综合大运河修建历史,将其分为若干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6分)
(2)据材料分析,推动历代统治者注重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工程建设方面看,大运河的修建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3)据材料说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为什么“由扬州牵头”?(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周礼?地官?司市》记载:“大市,曰昃(太阳偏西)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材料说明先秦时期(   )
A.市场初显专业化B.已经出现了晓市、夜市
C.交易场所按商品种类区分D.按时段、分人群交易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
材料三  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6分)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5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材料反映出唐朝时期
A.鼓、钲成为主要的经商工具
B.商业交往的形式多样
C.经商的人很多
D.商业交往有时间限制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为业。成化末年值水灾,时祖居傍河,水淹入室,所酿酒尽败……因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