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

【题文】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中国古代城市的市场布局分析(以汉唐——宋元为例)
材料一

第二组:世界市场的走势:由区域到整体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世界
 
第三组: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由区域走向整体的过程,并概述其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答案
【答案】
(1)变化:汉唐时期市场位于固定的区域,市坊分立,经营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宋元时期市场分散,突破市坊界限,出现晓市和夜市。海外市场日益扩大。(4分)
原因: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放松;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对外政策更为开放。(4分,任答2点即可)
(2)过程: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6-18世纪的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得以拓展;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与扩张性;交通、通讯手段的进步。(4分,任答2点即可)
(3)影响:条约规定了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被打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分)
步骤: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汉唐时期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第二小问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变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2)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与掠夺,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随着新的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的出现,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如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出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被迫对外开放,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改革开放后,中国奋起直追,全面融入世界。引领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大决策是: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
举一反三
【题文】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农业经济衰退 ④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下列材料,据此该小组得出结论最准确的是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中国古代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中国古代南方经济逐步发展           D.中国古代北方经济发展缓慢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载:“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自十五年来,江南江北,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由此可以获悉当时的草市
①居于交通便利之地                 ②常遭盗贼劫掠
③已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④缺乏政府监管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唐诗“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反映了当时的问题有
①商人众多      ②商业繁荣    ③农村破败,田地荒芜  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朝万历中期河南巡抚钟化民奏:“臣见中州沃壤,半檀木棉,乃棉花尽归商贩,民间衣服率从贸易。”这反映了
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②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③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