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帮主营商品形成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徽商茶、

【题文】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商帮主营商品形成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徽商茶、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表是明清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据此分析导致明清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包括(   )
商帮
主营商品
形成时期
鼎盛时期
衰落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明成华、弘治年间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19世纪40年代
晋商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明中期
鸦片战争前夕
1862年后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明成华、弘治年间
18世纪初至19世纪
鸦片战争后
①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②外国商人可以直接进入内地采购 
③外商在华享有贸易特权     ④封建专制统治遏制了商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商帮是区域性商人群体的总称,在明清时期兴起。表中显示商帮衰落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由此可见商帮衰落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封建制度的阻碍,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了①②③的特权也是促使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举一反三
【题文】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存于理,灭人欲”。                            
——《朱子语类》卷十三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
材料二  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摘编自《大国崛起》
(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右表是清朝乾隆时期常年粮价
地区
价格
江苏
米谷每石中价1.5~1.6两白银
湖广
米每石1.4~2两白银
江西
米每仓石1.5~2.3两白银
山西(部分地区)
米麦每石1.5~2两白银
山东(兖州、泰安)
 粟米每仓石1.4~1.8两白银
对上述经济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产粮区           B. 南北各地之间商业联系加强
C. 粮食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D. 南北方经济地位趋向平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以下是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126
74
1583
陕西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270
71
1959
A.州县集市的密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法。某校的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完历史《必修2》后,对“市场”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一些资料,请你和他们一道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组:中国古代城市的市场布局分析(以汉唐——宋元为例)
材料一

第二组:世界市场的走势:由区域到整体
材料二                                                               
19世纪末的世界
 
第三组:近代以来中国的“市场”:由被动走向主动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唐到宋元时期市场布局的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市场由区域走向整体的过程,并概述其原因。(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以及新时期中国是如何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据史料记载,17世纪晚期,池州某地出现了“地多烟草、棉花,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现象。这说明了该地   ( )
①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农业经济衰退 ④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