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

【题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
D.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是后来清朝时期制瓷业才出现的的,穿越历史回到明代当然也就不可能经历到了,所以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不可能经历到的就是“创办珐琅彩瓷烧制作坊”,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珐琅彩瓷
举一反三
【题文】明中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中国年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整个欧洲地区,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向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清时期我国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
A.成都和苏州B.南京和杭州
C.苏州和杭州D.广州和杭州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江浙地区出现了316个市镇,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这些市镇充斥着牙行(中介)与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上述材料直接体现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有 
①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商业市镇分布密集   ③商品经济占社会主导地位  ④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④D.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清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3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明代户部尚书丘浚主张,“市者,商贾之事。官不可与民为市,非但榷(专卖)盐一事也。大抵立法以便民为本,苟民自便,何必官为。”该言论侧面反映出明代
A.私人市场自由B.自然经济解体
C.法律观念浓厚D.商品经济繁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