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

【题文】(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24分)经济布局的变化是考察历史变迁的一条大脉络。
材料一     唐中叶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加速,中国的大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经济发展水平上表现为南方优于北方。近代以后,自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这种巨变,是近代生产力性质不同于古代生产力,地理环境的作用也有所不同的反映。
——据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格局形成的机制与表现》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一五”计划关于工业化建设的总体设想是:基本完成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同时进行华北、西北、华中的新工业基地建设,进而推进全国工业的发展。为配合工业建设的总体布局,在西北、华北新建兰新、包兰、宝成等铁路线。此时期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包括包头、太原、西安、武汉、成都等内地城市。从投资的分配看,694个投资项目中有472个放在内地,其余222个大部放在东北。沿海地区几乎没有什么大项目。如1955年国家对上海和天津的投资额分别为这两市折旧额的76%和104%,两市的工业产值增幅分别为负4.49%和1.4%,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
——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建设总体布局的角度评析“一五”计划。(8分)
材料三     资产阶级使乡村屈服于城市的统治。它创造了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因而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正像它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的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据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3)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从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你对《共产党宣言》这一论述的理解。(10分)
答案
【答案】
(1)变化:从古代南北差距为主变为近代东西差距为主。(2分)
原因:近代以前东部已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成东部自然经济较早解体;东部地区对外交通和开放方便;近代工商业主要集中于东部。(4分,任答2点即可)
(2)背景:旧中国现代工业过于集中在东南沿海的不合理布局。(2分)特点:项目和投资大量向中西部倾斜;集中发展重工业。(2分)作用:初步改变了我国中西部工业、交通落后的面貌,新兴的内地工业基地逐步发展为中国重要工业城市,推进了垒国工业的均衡发展。(2分)
局限:“一五”计划把投资过分集中于内地,没有充分利用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优势和发挥沿海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导致全国整体投资效益不高。(2分)
(3)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工业革命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殖民扩张。(4分)
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和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3分)马克思这一论述,依然是认识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分工历史变迁的科学指南。(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及材料一关键信息,不难直接归纳、概括得出,从古代到近代中国区域经济差异格局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古代南北差距为主变为近代东西差距为主。第二小问,难度相对较大,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解读近代这种差异性的原因:A.近代中国东部原有的经济基础;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促成东部自然经济较早解体;C.东部地区的交通及对外开放程度较高;D.近代工商业的分布范围上,主要集中于东部等。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评析的能力。根据题干要求,本问考查学生评析历史事件——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五”计划的能力。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时要做到全面,因而本问具有一定难度。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背景、特点、作用、局限等四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去评析“一五”计划。
(3)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提炼出相关观点,并结合所学史实(工业革命相关史实)给予说明和认识。根据材料三关键信息,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全面认识。根据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关于工业革命的论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这样来全面认识材料三《共产党宣言》关于工业革命的论述:A.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分工格局。B.工业革命刺激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的殖民扩张,广大的殖民地成为工业化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殖民地在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中处于依附地位。C.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垄断资本对世界的统治和金融资本向全球的扩张,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拓展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广度和深度,D.总认识: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是认识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分工历史变迁的科学指南,同时,对当今世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仍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等。
考点:中国经济地区差距·古代中国的南北差距与近代中国的东西差距(课标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一五”计划·对“一五”计划的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对工业革命的全面认识
举一反三
【题文】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大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结合所学,指出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B.河南地区开发较早,经济更发达
C.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D.当时的北方是中国政治经济中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春秋时期,管仲在齐国为相,为适应诸侯争霸需要,致力于富国强兵,规定盐资源属国家所有,民制之盐须交官府尽数收购,由官府运销。

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百姓自由开采售卖食盐,官府从中征税。

汉武帝时期鉴于诸侯王国以经营盐业自富,盐商富累巨万,改为产、运、销完全官营,于是国库充实,民不益(增加)赋而天下用饶。

隋朝和唐朝初期,实行轻徭薄赋,通盐池、盐井之利与百姓共之,既不行官卖,又免征盐税。

唐朝后期因安史之乱,财政陷入困境,对盐业进行改革,政府统一收购盐,就地在盐场征税后批发给盐商,任其自由销售。

明朝实行纲运法,官府指定少数资本雄厚的商人,在向官府交纳盐款后,拥有收购和销售的特许专营权力。这对后来徽商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清朝为打破徽商对盐业的垄断局面,于1832年实行“票盐制”,规定无论什么人,只要按章纳税,即可领票(经营食盐的凭证)经营。
 
——《中国盐税发展史》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盐税制度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西汉、唐后期实行食盐专卖制度的影响。
(8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6分)综观古今中外,一个民族的兴旺、一个国家的崛起,都离不开自信的精神品质。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希望与中国建交、贸易。当马戛尔尼拒绝行跪拜礼时乾隆帝十分不快,他在给英王乔治三世的信中拒绝了英特使提出的一切要求,信中写道:“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是尔国王所请派人留京一事,于天朝体制既属不合,而于尔国亦殊觉无益。”
又称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
——引自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 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吴于廑等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三: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要求全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复杂的世界格局中保持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前景。
请回答:
(1)对材料一中乾隆帝的言论,当时清朝的士大夫与马戛尔尼的感受有何不同?(4分)结合史实分析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8分)
(2)为什么材料二中的杜鲁门对美国及其制度充满自信?(4分)二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世界的领导?(6分)
(3)中共“十八大”提出坚定“三个自信”的底气来自何方?请结合史实说明。(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清代定制,如有洋商人等将官银私运出口,或内地商人交易时找给外商货价使用官银者,一经查出,无论银数多少,全部充公,仍照私运例治罪。此规定
A.阻止了白银外流B.有利于纸币的流通
C.阻碍了国际市场拓展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下图,对中国1865-1911年对外贸易状况分析准确的是  
A.这一时期中国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状态
B.闭关锁国导致了1875年前的贸易状况
C.政策调整使1895年以后外贸发展迅速
D.辛亥革命阻碍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