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

【题文】(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清中国,正在丧失它的自主性,开始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造的世界体系。
——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闭关锁国政策在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伦理觉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代表性事件;(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认为“伦理觉悟为最后觉悟”的原因(3分)
答案
【答案】(1)表现:经济:严格限制海外贸易(2分)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交流较少,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与传教士(2分)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君主立宪);三民主义(民主共和)
(3)事件:新文化运动(2分)
原因:旧的伦理(或儒家思想)是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提出思想觉悟目的在于反对袁世凯借助“尊孔复古”复辟帝制。(3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除知识名流外”“ 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说明在思想文化上,中外交流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或传教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经济上闭关锁国政策体现在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说明“中国内部改变”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思想,戊戌变法的指导思想是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民主共和的三民主义思想。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事件”一问可由材料“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的信息推断出。“原因”可联系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旧伦理的历史地位和社会现实角度解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思想解放潮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历程?“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
举一反三
【题文】《史记·货殖列传》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这反映了司马迁
A.主张农工商并重B.主张“工商食官”
C.坚持“重本抑末”D.肯定“重义轻利”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秦律·田律》规定:“百姓居田舍者毋敢酤(买卖)酒,田啬夫(官职)、部佐(官职)谨禁御之,有不令者有罪。”该法令出台的主要动机是
A.抑制商贾发展B.提倡粮食节俭
C.严禁商品流通D.稳定酒类物价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反映了汉朝(     )
A.城市商品经济发达B.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C.对商人持歧视政策D.反对商人弃商从农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保守与进取
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10分)
如何理解“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年)以来已见端倪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农业B.手工业
C.商业D.海外贸易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