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

【题文】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D.青铜制造业发达
答案
【答案】B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度,依据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材料中用鼎数量的不同正是等级严格划分的体现,因此B项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的不是血缘而是等级划分,排除A;西周时期尚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C;青铜制造业发达不属于社会结构,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
举一反三
【题文】(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陕西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A、B、C三幅地图分别体现的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是什么?(6分)以上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体现了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如何?(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任用管理人员的依据和方式上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区别?(8分)
(3)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角度看,材料二所引用的史料和材料三中所说的封泥分别属于哪一类? (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并订立盟约指出:“诛不孝,无易树子(即诸侯立为世子的嫡子),无以妾为妻。”这说明会盟者
A.积极传承孔子“动之以礼”的思想
B.反对嫡长子继承制
C.企图以诸侯霸主之位取代周天子
D.欲维护宗法制传统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论语·八佾》记录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荀子》说:“由士以上则必以礼节之。”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①“周监于二代”中的“二代”是指夏商两代 
②“吾从周”指孔子尊崇周礼
③夏商政治文化已成熟 
④《荀子》指出了礼乐制在维护分封制、宗法制方面的重大作用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