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

【题文】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西汉公孙弘拟定的太学章程中的内容有:“择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即太学生)。郡国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这表明太学生
A.悉出于名门望族B.来源于地方学校考试合格者
C.完成学业即可为官D.入学资格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县官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可以知道西汉太学生入学资格有德行等方面的要求。其他选项不是材料要表述的内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太学  
举一反三
【题文】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
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新唐书·百官制》:吏部尚书一人,正三品……掌文选勋封考课之政。据此判断,吏部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A.起草政令B.审核政令
C.掌管文教D.选拔官吏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
A.汉朝初年B.唐朝初年
C.宋朝初年D.明朝初年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某中学开展以“古代中国政治”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A.《浅谈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C.《简析清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
D.《试论内阁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的用人制度是什么?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4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及整体的统合功能。(6分)
(4)据材料四,概括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