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史记》材料二&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2分)
(2)材料二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结合材料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5分)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各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分别有何影响?(4分)
答案
【答案】(1) “上”是指秦始皇,或者嬴政(1分)
地方制度:郡县制。(1分)
(2)皇帝和三省大臣的综合意见。(2分)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2分)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上争执不下,影响行政效率。(1分)
(3)变化:材料三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2分)
影响: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分)
变化:材料四反映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2分)
影响: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了顶峰。(2分)(影响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秦朝初年”的提示此题中的“上”指的是秦始皇。他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
(2)由材料二可知中书省决策,交给皇帝得到皇帝的许可,再交给门下省审核,如门下省上课通不过,再反还中书省修改决策,如审核通过交由尚书省执行,所以一个重要决策皇帝和三省长官的综合意见。结合所学可知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局限性。
(3)从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可以看出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材料四“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可以看出清代设置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答出影响。
考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秦朝实行郡县制,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丞相,相权一分为三,皇权加强。在中央,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建立了军机处,这都加强了皇权。
举一反三
【题文】下列各项制度中,属于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沿用并发展的是( )
A.刺史制、封国制 | B.三省制、封国制 |
C.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 D.一省制、刺史制 |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五十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策创新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策——立宪君主制,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题文】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
B.“周行郡国,省察治状” |
C.“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
【题文】“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题文】著名学者赵汀阳说:“对于任何统治来说,智力精英都是最危险的潜在反叛力量……(科举制)利用人性弱点而成功地摆平了智力精英集团。”可见,科举制度( )
A.确立了皇权的统治地位 | B.根除了潜在的反叛力量 |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 D.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