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

【题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是如何在中央和地方“设职授官”的,(2分)并指出“政治权力等级世袭”是指什么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2分)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2分)
材料三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2分)
答案
【答案】(1)设职授官: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推行郡县制,亲自任免郡县长官。(2分)制度:西周分封制。(2分)
(2)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2分)政治运行机制:实行三省六部制。(2分)
(3)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是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后世丞相多为小人,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2分)
(4)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 御史大夫 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在地方推行 郡县制,废除分封制。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中“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可知唐太宗主张设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参与决策,有助于减少皇帝独断失误。根据所学内容得知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既让宰相参与政务,又能保证皇权。作为英明的君主,唐太宗在保证皇权稳固的同时,希望在宰相的协助下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材料“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事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阐述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一三公九卿制、材料二的三省六部制和材料三的废除丞相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皇帝权力越来越大,丞相的权力削弱,并最终被废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不断加强
举一反三
【题文】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秦设置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处理朝政
B.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C.御史大夫管百官奏章,掌图籍秘书等
D.御史大夫是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科举制是隋朝创立的以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并成为后世历朝主要选官制度。下列比较适合用于形容科举制的说法是( )。
A.“龙生龙,凤生凤”
B.“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C.“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马克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两宋时期共有正副枢密使724人,其中文臣659人。该做法的目的是:
A.重视文教B.防止武将危及皇权
C.解决武将割据地方的弊端D.缓解“冗兵”问题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