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汉书 贾谊传》记载贾谊论述汉朝政事:“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诸侯国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与行政长官。)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汉书 贾谊传》记载贾谊论述汉朝政事:“然而天下少安,何也?大国之王(诸侯国王)幼弱未壮,汉之所置傅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与行政长官。)方握其事。数年之后,诸侯之王大抵皆冠,血气方刚,汉之傅相称病而赐罢,彼自丞尉以上偏置私人,如此,有异淮南、济北之为邪?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为此汉统治者采取解决的措施是
答案
【答案】A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贾谊大意是说当时随着诸侯王的长大,地方诸侯国的实力逐渐膨胀,傅相(朝廷派到诸侯国的辅佐之官与行政长官)对其的制约逐渐削弱,因而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减王国封地,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推恩令。
举一反三
【题文】《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世资,用相陵驾。……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此项制度
A.门第是选拔人才唯一因素 | B.始终是世家大族特权的工具 |
C.初期能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 D.此制度形成后一直没能改变 |
【题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这样做是为了
A.发挥监察权制约行政权作用 | B.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权力 |
C.“内重外轻”加强中央集权 | D.“文重武轻”加强专制权力 |
【题文】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宋代“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藩镇割据出现 | B.分割事权 |
C.科举制完善 | D.理学兴起 |
【题文】马克斯·韦伯等指出,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挥其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题文】(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材料二 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材料一、二摘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摘鳊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汉政府育官与选官制度(标准、方法)”。(4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与魏晋时代选官制度的相同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官吏制度的特点。(4分)概括上述材料反映的秦至隋朝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发展趋势。(2分)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