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

【题文】《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於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宣政院得名于元朝招见吐蕃使节的地点
B.宣政院机构简单、精干,办事效率很高
C.宣政院是管理与唐朝政府来往的吐蕃政权机构
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宗教和军政事务的中央机关
答案
【答案】D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元朝时期在中央大都设立宣政院,专门管理藏族地区的事务,标志着西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根据“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也可以看出这点,因此选D 。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举一反三
【题文】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D.实现了选贤任能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元朝人称其政治制度为“都省(中书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一政治制度:
①有利于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②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③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④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人类文明政治的发展,离不开政治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可以成风。
----《明宪宗实录》
材料三  材料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的时间有早有晚而已。
——据(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3分)
(2)据材料二,归纳明朝奢侈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奢侈之风盛行的原因。(8分)
(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英美两国选举资格的规定有怎样的变化?(4分)结合史实,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变化的原因。(9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察举制
科举制
依据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方式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A.察举制强调官员的才能第一    B.科举制注重考察自然科学
C.察举制容易导致任人唯亲      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