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明代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答案】信息一 整齐划一。(2分)
说明:长安城和北京城都体现了这一特点。(4分)
信息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2分)
说明:中轴线体现了儒家“居中不偏”、“不正不威”的思想,也为都城的整齐划一提供了条件。(4分)
信息三 宫殿为主体结构。(2分)
说明: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居中,就是占据高地,而且有宫城相护卫,使皇宫成为全城的主体。宫城不仅与居民区分离,而且宫城的布局也以正殿为主体南北伸延或向
四面展开,井井有序。(4分)
信息四 宫殿建筑高台化。(2分)
说明:中国都城的宫殿无不修建在高台之上,除防潮外,主要是为占据制高点,维护皇宫的安全和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高于一切。(4分)
信息五 都城的商业功能不断增强。(2分)
说明:汉代的都城,有东市和西市;明代的则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城自身也在发展。其政治性、军事性不断减弱,商业性不断增强。(4分)(以上五个信息及其说明中,学生只要完整回答出两个,即可得满分12分。如果学生的答案超出本答案,且符合题意,也可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分。)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从图片上两个都城的直观布局,我们可以最直接的得出一个结论,即是都城布局整齐划一。其次再看皇帝的居住地的位置它能透露给我们的信息,皇帝宫殿在整个都城的中心位置,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最直接的一种体现。都城也是城市的一种,它也应该符合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由明代都城出现了交易场所,所以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等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
举一反三
【题文】(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秦汉时地方守、相向朝廷申报一岁治状的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上计一次,即“汉法,三载上计,以会课(旧时考核官吏成绩或学校考课)最。”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唐设十五道),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对地方的巡查也分两级进行,即中央对郡国和郡对属县的分级巡视。……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与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高小平等《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李靖
【题文】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此记载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D.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
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
【题文】如果要研究中国古代史上内阁制度的设置过程,以下哪些古籍不在查阅之列:
①《雍正朝实录》 ②《明史稿·成祖本纪》
③《汉书·艺文志》 ④《明实录》
【题文】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
B.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
C.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
D.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