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题型:北京期末题难度:来源: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生物课外小组对一个草原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学调查。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原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若选取5个样方,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3、n4、n5株/m2,则该植物的种群密度约为____________株/m2
(2)如图表示小组同学根据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该植物种群数量变化的数据,绘制出的入值变化曲线。分析可知,在30年间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__________年,第20~30年间种群数量____________。
(3)草原中的一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如下食物关系:草→鼠→蛇→鹰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蛇属于_____。假设单位时间内草固定了105kJ的能量,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蛇至少可获得______kJ的能量。在草原中,当鼠的数量增加时,蛇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鼠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由此体现出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调节,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答案
(1)随机取样     (n1+n2+n3+n4+n5)/5 
(2)20     保持稳定
(3)次级消费者    103(1000)      (负)反馈
举一反三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硷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题型:河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甲、图乙分别表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变化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B→C的种群密度平均变化速率为________株/(100m2·a)(以“+”代表增加,以“-”代表减少)。以此平均变化速率估计,到2000年,红松的种群密度将是_________株/100m2。 (2)导致红松种群密度发生图甲所示的变化,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虫害、鼠害  B.温室效应  C.滥砍滥伐  D.分解者的作用增强
(3)调查红松的种群密度通常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图乙可以表示出_________三种元素的循环。图中B过程代表_______。
(5)如果图乙中的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三种不同类型的生物成分,则丙是_______,图中未全面表示的成分是_______。成分乙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
(6)乙的同化量少于甲的同化量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及甲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题型:辽宁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的结构
B.在脂肪鉴定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死细胞,并使组织细胞分散开来
C.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位于样方内和样方边界上的个体均要计算在内
D.利用标志重捕法获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的主要原因是已被捕捉过的动物被再次捕捉的概率降低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某地区一定区域内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
(1)在对植物种群密度进行取样调查时,常采用________法。某同学调查狗尾草种群密度时,随机选择了2m×2m的五个区域同,各个区域内的个体数依次为22,20,24,19,23,则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株/m2
(2)一个物种的________及迁入和迁出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
(3)据调查发现,在2000年前当地并无豚草分布。以上数据表明,豚草在2002年~2006年间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曲线增长,这样增长的原因可能包括气候适宜、空间条件充裕及_________等。
(4)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存在着明显的生存优势,对于豚草的这种生存优势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可能是由于豚草根部分泌的某种物质抑制了龙葵等植物的生长。请你利用下列给出的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探究这一假设。写出第四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并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材料及用具:完全营养液、蒸馏水、龙葵、豚草、锥形瓶、量筒、滴管等。
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甲,加入适量的完全营养液,取长势较好的豚草植株种植于瓶中。
第二步:将甲瓶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全部取出其中的豚草植株甲瓶中的培养液保存备用。
第三步:另取两只洁净的锥形瓶,编号为乙、丙,分别加入适量且等量的完全营养液。结果预期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川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图1表示某一人工鱼塘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_______ 。
A.性别比例 B.营养 C.年龄组成 D.季节变化
(2)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_______点。
(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丙表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B代表的胜利过程是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开始于_____________,若该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需消耗海洋植物__________kg。
(5)与自然湖泊生态系统比较,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________。每年均有大量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进入海洋,请根据生态学原理,指出可能产生什么负面影响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