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重物下落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图2是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运动轨迹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A点是从放手开始打下的点,某同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重物下落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图2是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运动轨迹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A点是从放手开始打下的点,某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重物下落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
图2是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重物运动轨迹时,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A点是从放手开始打下的点,某同学将选取的B,C,D,E,F五个计数点的数据记录如下表(t为A点到各计数点的时间,S为A点到各计数点的距离)


答案
举一反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计数点t(s)T2S(cm)
B0.060.00361.69
C0.120.01446.77
D0.180.032415.23
E0.240.057627.07
F0.30.0942.30
(1)根据该同学在上图描出的点作出S-t2图象如图:

(2)由位移公式:s=
1
2
at2,由数学知识知:s-t2图象的斜率等于
1
2
a,
由图线知斜率恒定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恒定不变,即物体的运动性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3)由前面分析知:
1
2
a=
△s
t2
=
27.07×10-2
5.76×10-2
≈4.7m/s2
则a=9.4m/s2
(4)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空气阻力与摩擦力阻力的影响,即阻力的存在.
故答案为:(1)如图;(2)匀加速直线运动;(3)9.4;(4)阻力的存在.
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得到如图所示一段纸带,测得AB=7.65cm,BC=9.17cm,已知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则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
某同学利用图甲所示德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5个点取1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议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50Hz.

①通过分析纸带数据,可判断物块在相邻计数点______和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②计数点5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计数点6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______m/s2,若用
a
g
来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2给出了某次实验中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间还有四点(未画出),电源频率50Hz从纸带上测得:X1=1.50cm,X2=2..00cm,X3=2.50cm,X4=3.00cm,X5=3.50cm,X6=4.00cm.

(1)通过纸带分析可知,小车的速度在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每相邻两个计数点的时间间隔是______s;
(3)计数点0到计数点6的平均速度是______m/s;
(4)计数点4的速度为______m/s.
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______电源,当电源频率为50Hz时,它每隔______秒打一个点.图示的试验纸带上测量出5组数据,单位均为cm.请你大致算出纸带上C点的速度(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则vC=______m/s.(每空2分)
如图为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出的A、B、C、D、E都是选中的记数点,每两个记数点间都有四个自然点没有画出.某同学用刻度尺只测出了A、B间和D、E的距离,s1=1.50cm和s4=7.50cm.求:

(1)打C点时纸带(或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为v=______m/s;
(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