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依次测出连续

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依次测出连续

题型:模拟题难度:来源:
某校学习兴趣小组在“探索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O点开始,依次测出连续点A、B、C与O点之间的距离为d1= 1.2m,d2=2.6 cm,d3=4.2 cm,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答案
5.0
举一反三
一小球在桌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运动过程叶"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并将小球的位置编号,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由于底片保管不当,其中位置4处被污损。若已知摄 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1s,则利用该照片可求出:小球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m/s2,位置4对应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某种布料上的运动情况。他将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将其左端适当垫高,并在长木板的右半部分平整地铺上一块布,该同学将小车以适当的初速度释放后,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通过反复调整木板左端的高度,他得到一系列打上点的纸带,并最终选择了如图所示的一条纸带(附有刻度尺)进行测量。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重力加速度g=10 m/s 2
(1)根据刻度尺的示数可以判断,小车在A、E两点间做_________运动,在E、J两点间做________运动。J点对应的小车速度为________m/s。
(2)该同学测出长木板左端与桌面间的高度差为4 cm,木板长度为80 cm,则小车在布面上运动时的阻力与在木板上运动时的阻力之比为_________。
题型: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与小车相连,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 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纸带的左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②纸带的右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③利用E、F、G、H、I、J,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④利用A、B、C、D、E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某次实验时打出的纸带,打点计时器每隔0. 02 s打一个点,图中O点为第一个点,A、B、C、D为每隔一点选定的计数点,根据图中标出的数据,打A、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打B点时刻纸带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___.你能算出打O、D点时间内纸带的平均速度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依据公式求B、C、D三点速度的大小.
(2)建立恰当坐标系作出小车的v-T图象.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