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 6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

(6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 6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 6个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如图甲所示.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的时间为0.02s).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剪开分成五段(分别叫做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
(1)若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做出能用-t关系的图线,请你指出哪个轴相当于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要想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测得段纸带的长度为2.0㎝,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则加速度为_______m/s2

答案
Y轴 (2分) b (2分)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纵坐标y轴相当于速度v,横坐标x相当于时间t.如图所示,Y轴相当于v轴;

(2)纸带的高度之比等于中间时刻速度之比,也就是说图中a段纸带高度代表0.05s时的瞬时速度,即图中a纸带的中的代表0.05s秒末,b纸带高度代表0.15s时的瞬时速度,即图中b纸带的中的代表0.15s秒末,c纸带高度代表0.25s时的瞬时速度,即图中c纸带的中的代表0.25s秒末,d的高度代表0.35s时的瞬时速度,即图中d纸带的中的代表0.35s秒末,e代表0.45s时的瞬时速度,即图中,d纸带的中的代表0.45s秒末.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b段纸带的长度.
(3)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则
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
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
举一反三
(1)在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可以选用图甲所示的各种装置图,以下操作合理的是(  )。

A.选用装置1研究平抛物体竖直分运动,应该用眼睛看A、B两球是否同时落地
B.选用装置2时,要获得稳定的细水柱所显示的平抛轨迹,竖直管上端A一定要低于水面
C.选用装置3时,要获得钢球的平抛轨迹,每次不一定要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钢球
D.除上述装置外,也能用数码照相机拍摄钢球做平抛运动的每秒十几帧至几十帧的照片,获得平抛轨迹
(2)如图乙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闪光照片的一部分, 图中背景格的边长均相等。已知 闪光频率是10Hz;,如果g取10 m/s2,求:

① 图中背景格的边长为     cm
②小球运动的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    m/s; 
③小球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是    m/s。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为了测量两个质量不等的沙袋的质量,由于没有直接测量工具,某实验小组应用下列器材测量:轻质定滑轮(质量和摩擦可忽略)、砝码一套(总质量为m=0.5 kg)、细线、米尺、秒表,他们根据已学过的物理学知识,改变实验条件进行多次测量,选择合适的变量得到线性关系,作出图线并根据图线的斜率和截距求出沙袋的质量.操作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设左右两边沙袋的质量分别为m1、m2
(2)从m中取出质量为m′的砝码放在右边沙袋中,剩余砝码都放在左边沙袋中,发现m1下降m2上升;
(3)用米尺测出沙袋m1从静止下降的距离h,用秒表测出沙袋m1下降时间t,则可知沙袋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
(4)改变m′,测量相应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m′及a的数据,作出________(选填“a~m′” 或“a~”)图线;
(5)若求得图线的斜率k=4 m/kg·s2,截距b=2 m/s2,沙袋的质量m1=________kg,m2=________k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竖直上抛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某同学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读数如图甲所示,小球的直径为         cm。图乙所示弹射装置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先后通过光电门A、B,计时装置测出小球通过A、B的时间分别是2.55ms、5.15ms,由此可知小球通过光电门A、B时的速度分别为vA、vB,其中vA=      m/s。
(2)用刻度尺测出光电门A、B间的距离h,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只需比较         是否相等,就可以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用题目中设计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3)通过多次的实验发现,小球通过光电门A的时间越短,(2)中要验证的两数值差越大,试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实验小组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提供的器材有:带定滑轮的长木板,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木块,纸带,米尺,8个质量均为20g的钩码以及细线等。实验操作过程如下:
A.长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带定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并与电源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木块相连,细线一端与木块相连,另一端跨过定滑轮挂上钩码,其余钩码都叠放在木块上;
B.使木块靠近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释放木块,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记下悬挂钩码的个数n ;
C.将木块上的钩码逐个移到悬挂钩码端,更换纸带,重复实验操作B;
D.测出每条纸带对应木块运动的加速度a,实验数据如表乙所示。
根据表乙数据,在图丙中作出a-n图象;由图线得到μ=_____________(g=9.8m/s2),还可求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填写物理量名称)。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自制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沿竖直墙面固定一根刻度尺,使刻度尺的零刻度与水平地面重合;在墙上,距离地面L的P点固定一小定滑轮,用一根轻质尼龙丝线绕过定滑轮,两端拴接质量不等的两个物体A、B.开始时,将两物体处于相等高度位置,丝线绷直;通过刻度尺,记录A、B两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然后,同时由静止释放A、B物体,较重的A物体竖直下落与地面相碰后静止,较轻的B物体仍向上运动,观察B物体所能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5h,并记录下来
①根据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计算A、B两物体质量之比   
②用天平测量两物体质量,所得A、B两物体质量之比,与上述①所得数据略有差距,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