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的反卫星试验中,攻击拦截方式之一是快速上升式攻击,即“拦截器”被送入与“目标卫星”轨道平面相同而高度较低的追赶轨道,然后通过机动飞行快速上升接近目标将“目

在早期的反卫星试验中,攻击拦截方式之一是快速上升式攻击,即“拦截器”被送入与“目标卫星”轨道平面相同而高度较低的追赶轨道,然后通过机动飞行快速上升接近目标将“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早期的反卫星试验中,攻击拦截方式之一是快速上升式攻击,即“拦截器”被送入与“目标卫星”轨道平面相同而高度较低的追赶轨道,然后通过机动飞行快速上升接近目标将“目标卫星”摧毁。图为追赶过程轨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目标卫星”,B是“拦截器”
B.“拦截器”和“目标卫星”的绕行方向为图中的顺时针方向
C.“拦截器”在上升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会增大
D.“拦截器”的加速度比“目标卫星”的加速度小

答案
BC
解析

试题分析:拦截卫星的高度要比目标卫星的高度低,所以A是拦截器,B是目标卫星,A错误;由于拦截器轨道低,速度大,应落后目标卫星,绕行方向应为图中的顺时针方向,B正确;拦截器在上升过程中要克服重力做功,所以重力势能增大,C正确;根据公式可知拦截器的加速度比目标卫星的加速度大,D错误;
举一反三
我国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如图,假若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先沿椭圆轨道I飞行,后在远地点P处由椭圆轨道I变轨进入地球同步圆轨道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卫星在轨道II运行时的速度大于7.9km/s
B.卫星在椭圆轨道I上的P点处加速进入轨道II
C.卫星在轨道II上的P点与在椭圆轨道I上的P点机械能相等
D.卫星在轨道II上运行的向心加速度比在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一起转动时的向心加速度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神舟”七号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如图所示飞船先沿椭圆轨道1飞行,然后在远地点P处变轨后沿圆轨道2运行,在轨道2上周期约为90分钟。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飞船沿椭圆轨道1经过P点时的速度与沿圆轨道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等
B.飞船在圆轨道2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
C.飞船在圆轨道2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
D.飞船从椭圆轨道1的Q点运动到P点过程中万有引力做正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14日晚上21点,嫦娥三号探测器稳稳地落在了月球。月球离地球的平均距离是384400km;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的运行轨道高度为350km,它们的绕地球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则
A.月球比“天宫一号”速度大B.月球比“天宫一号”周期长
C.月球比“天宫一号”角速度大D.月球比“天宫一号”加速度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空深处有一均匀带负电的星球P,有一也带负电的极小星体Q沿如图所示的路径ABC掠过星球,B点是两者的最近点。忽略其他天体的影响,运动过程中万有引力始终大于静电力。则

A.极小星体Q在A点的动能比B点大
B,极小星体Q在A点的电势能比B点大
C.极小星体Q在A点所受的电场力比B点大
D.星球P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比B点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12月2日凌晨2时17分,“嫦娥三号”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送入太空,经过一系列的调控和变轨,“嫦娥三号”最终顺利降落在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嫦娥三号”在地月转移轨道调整后进入环月圆形轨道,进一步调整后进入环月椭圆轨道,有关“嫦娥三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飞船在环绕月球的椭圆轨道上时B处的加速度等于在圆轨道上时B处的加速度
B.在地球上的发射速度一定大于第二宇宙速度
C.从轨道上近月点C飞行到月面着陆点D,飞船最后着落过程处于超重状态
D.飞船在环绕月球的圆轨道上B处须点火减速才能进入椭圆轨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