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神舟”飞船升空后,进入近地点为B,远地点为A的椭圆轨道Ⅰ上飞行。飞行数圈后变轨。在过远地点A的圆轨道Ⅱ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由椭圆轨道Ⅰ运行变轨到圆

如图所示,“神舟”飞船升空后,进入近地点为B,远地点为A的椭圆轨道Ⅰ上飞行。飞行数圈后变轨。在过远地点A的圆轨道Ⅱ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由椭圆轨道Ⅰ运行变轨到圆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所示,“神舟”飞船升空后,进入近地点为B,远地点为A的椭圆轨道Ⅰ上飞行。飞行数圈后变轨。在过远地点A的圆轨道Ⅱ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飞船由椭圆轨道Ⅰ运行变轨到圆形轨道Ⅱ运行后(   )
A.周期变短.机械能增加
B.周期变短,机械能减小
C.周期变长,机械能增加
D.周期变长,机械能减小

答案
C .
解析

试题分析:由公式,轨道Ⅰ运行变轨到圆形轨道Ⅱ运行后轨道半径变大,所以周期变长,轨道Ⅰ运行变轨到圆形轨道Ⅱ运行需要有外力做功,做正功,所愿意飞船的机械能增大,C正确,
点评:在做天体运动时,由于万有引力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出现了很多公式,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正确的公式
举一反三
(9分)我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将分三个阶段实施,大约用十年左右时间完成。物理老师要求同学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月球密度的方案,交给我国将来登月的宇航员来完成。某研究小组提出如下方案:我们现已知万有引力常数G和月球的半径R,假设月球为密度均匀的球体。只要让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从H高度自由释放一个小球,求出它下落的时间t , 就可求出月球的密度,请你求出该小组用上述已知量和假想的实验量来表示月球密度的表达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它所受的向心力F跟轨道半径r的关系是
A.由公式可知F和r成反比B.由公式F=mω2r可知F和r成正比
C.由公式F=mωv 可知F和r无关D.由公式可知F和r2成反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已成功发射多颗气象卫星,为气象预报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其中“风云一号”是极地圆形轨道卫星,“风云二号”是地球同步卫星。且“风云一号”的运行周期是“风云二号”的一半,比较这两颗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风云一号”离地面较近,对同一区域连续观测时间长
B.“风云二号”离地面较近,观测覆盖区域大
C.“风云一号”运行线速度较大,观测覆盖区域大
D.“风云二号”运行线速度较大,对同一区域连续观测时间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10月25日17时55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实施首次变轨控制并获得成功。这次变轨是在卫星运行到远地点时实施的,而此后将要进行的3次变轨均在近地点实施。“嫦娥一号”卫星的首次变轨之所以选择在远地点实施,是为了抬高卫星近地点的轨道高度。同样的道理,要抬高远地点的高度就需要在近地点变轨。如图为“嫦娥一号”卫星某次在近地点A由轨道1变轨为轨道2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应点火加速
B.“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A点处的速度比在轨道2的A点处的速度大
C.“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加速度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加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轨道1的B点处的机械能比在轨道2的C点处的机械能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为绕地球做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B为地球同步卫星,P为A、B两轨道的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卫星A所受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
B.卫星B相对地面静止,一定不会与A相撞
C.卫星B加速后其轨道可与卫星A轨道相同
D.卫星A在远地点加速后其轨道可以变成比B轨道半径更大的圆轨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