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不同列车间车厢进行重新组合的需要,通常需要将相关的列车通过“驼峰”送入编组场后进行***(如图所示),***后的车厢同一组的分布在同一轨道上,但需要挂接在

为满足不同列车间车厢进行重新组合的需要,通常需要将相关的列车通过“驼峰”送入编组场后进行***(如图所示),***后的车厢同一组的分布在同一轨道上,但需要挂接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为满足不同列车间车厢进行重新组合的需要,通常需要将相关的列车通过“驼峰”送入编组场后进行***(如图所示),***后的车厢同一组的分布在同一轨道上,但需要挂接在一起。现有一列火车共有 n节车厢,需要在编好组的“驼峰”左侧逐一撞接在一起。已知各车厢之间间隙均为s0,每节车厢的质量都相等,现有质量与车厢质量相等、且没有动力驱动的机车经过“驼峰”以速度v0向第一节车厢运动,碰撞后通过“詹天佑挂钩”连接在一起,再共同去撞击第二节车厢,直到 n 节全部挂好。不计车厢在挂接中所受到的阻力及碰撞过程所需的时间,求:

(1)这列火车的挂接结束时速度的大小;
(2)机车带动第一节车厢完成整个撞接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3)这列火车完成所有车厢挂接后,机车立即开启动力驱动,功率恒为P,在行驶中的阻力f恒定,经历时间t达到最大速度,求机车此过程的位移。
答案
:(1)vn= v0/(n+1)
(2)t= t1+t2+t3+……+ tn-1=s0[2+3+4+……+n]/v0=
(3)
解析

试题分析:(1)用v′表示整列车厢最后的速度,用m表示每节车厢的质量,由于轨道对车厢的阻力不计,所以由n节车厢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即:mv=(n+1)mv′,得(2)设机车带动第一节车厢与第2、…、n-1次碰撞后连在一起的车厢速度分别为v2、v3、…、vn,则有:
mv0=2mv1
mv0=3mv2
…….
mv0=nmvn-1
所以整个挂接过程所用时间为:==
(2)列车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
根据动能定理
解得:
举一反三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的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地面深度为h的B点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关于小球下落的整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H+h)
B.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gh
C.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大于m
D.小球动量的改变量等于所受阻力的冲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一轻弹簧左端固定在长木板M的左端,右端与小木块m连接,且m、M间及M与地面的接触面均光滑。开始时,m和M均静止,现同时对m、M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和F2,从两物体开始运动以后的全部运动过程中,弹簧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对于m、M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①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机械能守恒;②当弹簧弹力大小与F1、F2大小相等时,m、M各自的动能最大;③由于F1、F2大小不变,所以m、M各自一直做匀加速运动;④由于F1、F2等大反向,故系统的总动量始终为零。
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小木块P和长木板Q叠放后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P、Q的接触面是粗糙的。用足够大的水平力F拉Q,P、Q间有相对滑动。在P从Q左端滑落以前,关于水平力F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F做的功大于P、Q动能增量之和
B.F做的功等于P、Q动能增量之和
C.F的冲量大于P、Q动量增量之和
D.F的冲量等于P、Q动量增量之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个带正电荷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则(  )
A.小球不能过B点
B.小球仍然恰好能过B点
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c.d为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一个电子射入电场后的运动轨迹如实线MN所示,由此可知(    )
A.电子在N的动能大于在M的动能
B.电子在N的电势能小于在M的电势能
C.电场强度方向向左
D.电场中,a点电势低于b点电势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