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2-5-3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如图12-5-3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12-5-3所示,S为波源,M、N为两块挡板,其中M板固定,N板可上下移动,两板中间有一狭缝,此时测得A点没有振动.为了使A点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图12-5-3
A.增大波源的频率B.减小波源的频率
C.将N板向上移动一些D.将N板向下移动一些

答案
BC
解析
A点此时振动不明显,是因为波绕过境碍物时衍射现象不明显.因此使A点振动的方法是使波的衍射明显,可通过增大波长,由=λf知可减小波源频率或减小狭缝宽度(将N板上移)的方式实现.
举一反三
在水波槽的衍射现象中,若打击水面的振子振动频率是5 Hz,水波在水槽中的传播速度为0.05 m/s,为观察到显著的衍射现象,小孔直径d应为(   )
A.10 cmB.5 cmC.d>1 cmD.d<1 cm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现象中属于声波反射现象的是(    )
A.隔着墙能听到房外的人讲话
B.音响设备制作时要考虑混响效应
C.夏日的雷声有时轰鸣不绝
D.在水里的人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物理——选修3-4] (15分)
(1)(5分)以下有关振动、波动和相对论内容的若干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中,必须从最大位移处开始计时
B.光速不变原理是: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
C.两列波相叠加产生干涉现象,振动加强区域与减弱区域应交替变化
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
E.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明、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如果增大双缝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将减小
(2)(10分)如图所示,一束截面为圆形(半径R=1m)的平行紫光垂直射向一半径也为R的玻璃半球的平面,经折射后在屏幕S上形成一个圆形亮区。屏幕S至球心距离为,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问:
①若玻璃半球对紫色光的折射率为,请你求出圆形亮区的半径。
②若将题干中紫光改为白光,在屏幕S上形成的圆形亮区的边缘是什么颜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利用发波水槽观察波的衍射现象时,看到如图所示的图样.为使衍射现象更明显,可采用的办法有(   )
A.缩小挡板间距
B.增大挡板间距
C.增大波源频率
D.减小水波的振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时某时刻的波形图,虚线波速度v1向右,实线波速度v2向左,质点M的平衡位置为x = 0.2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这两列波发生干涉现象,且质点M的振动始终加强
B.由图示时刻开始,再经过1/4甲波周期,M将位于波峰
C.甲波的速度v1与乙波的速度v2一样大
D.因波的周期未知,故两列波波速的大小无法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