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ABC,该三角形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为三条中线AE、BF、CD的交点.将一电荷量为1.Ox10-8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

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ABC,该三角形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为三条中线AE、BF、CD的交点.将一电荷量为1.Ox10-8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ABC,该三角形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为三条中线AE、BF、CD的交点.将一电荷量为1.Ox10-8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为3.0x10-7J;将该点电荷从C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的功为2.0×10-7J,设C点电势为零.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或作图不能确定的是(  )
A.匀强电场的方向
B.过A点的等势线
C.O点的电势
D.将该点电荷沿直线AO由A点移到O点动能的变化量
魔方格
答案
由题意可知,C点的电势ΦC=0,
UAC=
WAC
q
=
3×10-7
1×10-8
V=30V=ΦACA,则ΦA=30V,
UCB=
WCB
q
=
-2×10-7
1×10-8
V
=-20V=ΦCB=-ΦB,则ΦB=20V,
在匀强电场中,沿同一直线相同距离上的电势差相等,
因为E是BC的中点,则E点的电势ΦE=
B
2
=10V;
UAEAE=30V-10V=20V,
因为O点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则AO=2OE,
所以UOE=
UAE
3
=
20
3
V=ΦOEO-10V,则ΦO=
50
3
V,
由此可知,可以求出O点的电势,故C正确;
根据已知条件可找出与图示B点电势,相同的点,
从而确定等势面,进而确定电场线的方向,故AB正确;
D、如果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直线AO由A点移到O点移动电荷,
由动能定理可以求出动能的变化量,现在不知到电荷的受力情况,
因此无法求出将该点电荷沿直线AO由A点移到O点动能的变化量,故D错误;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D.
举一反三
图中竖直方向的平行线表示电场线,但未标明方向.一个带电量为q=-10-6C的微粒,仅受电场力的作用,从M点运动到N点时,动能增加了10-4J,则(  )
A.该电荷运动的轨迹不可能是b
B.该电荷从M点运动到N点时电势能增加
C.MN两点间的电势差为100V
D.该电荷从M点由静止开始运动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MN是由一个正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一个带正电的粒子+q飞入电场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沿一条曲线运动,先后通过a、b两点,不计粒子的重力,则(  )
A.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
B.a点电势ϕa小于b点电势ϕb
C.粒子在a点的动能Eka小于在b点的动能Ekb
D.粒子在a点的电势能Epa小于在b点的电势能Epb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两点在同一条电场线上,一点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0.80×10-8J,在B点的电势能为1.2×10-8 J.则(  )
A.该电荷为正电荷
B.该电荷为负电荷
C.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D.把该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W=-4.0×10-9J
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一质量不计,可上下自由移动的活塞将理想气体封闭在圆筒内,筒的侧壁为绝缘体,下底M及活塞D均为导体并按图连接,活塞面积S=2cm2.闭合电键前,DM间距l1=5μm,闭合电键后,活塞D与下底M分别带有等量异种电荷,并各自产生匀强电场(D与M间的电场为各自产生的电场的叠加).在电场力作用下活塞D发生移动.稳定后,DM间距l2=4μm,此时安培表读数为0.75A,伏特表读数为2V.
(1)求出活塞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大气压强p0=1.0×105Pa,活塞移动前后气体温度不变);
(2)求出活塞D所带电量q;
(3)一段时间后,一个电阻发生故障,安培表读数变为0.8A,伏特表读数变为3.2V,请判断是哪个电阻发生了故障?是短路还是断路?筒内气体压强变大还是变小?
(4)已知R3=4Ω,能否求出R1、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的阻值?如果能,求出结果,如果不能,说明理由.魔方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A、B、C、D、E、F为匀强电场中一个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V、3V、4V.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D、E、F三点的电势分别为4V、3V、1V
B.电荷量为2×10-8C的正点电荷在D点的电势能为1.0×10-7J
C.将电荷量为2×10-8C的正点电荷从E点移到F点,电场力做功为4×10-8J
D.将电荷量为2×10-8C的负点电荷从F点移到A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2×10-8J
魔方格
题型:上海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