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是λ,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

如下图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是λ,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如下图是研究激光相干性的双缝干涉示意图,挡板上有两条狭缝S1、S2,由S1、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屏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已知入射激光的波长是λ,屏上的P点到两狭缝S1、S2的距离相等,如果把P处的亮条纹记作0号条纹,由P向上数,与0号亮纹相邻的亮纹依次是1号亮纹、2号亮纹……则P1处的亮纹恰好是10号亮纹。设直线S1P1的长度为L1,S2P1的长度为L2,则L2-L1等于多少?
答案
解:根据双缝干涉原理,产生亮条纹的条件是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Δs=nλ(n=0、1、2…)
当n=0时产生0号亮纹,当n=10时产生10号亮纹,所以L2-L1=10λ
举一反三
如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已知SS1=SS2,且S1、S2到光屏上P点的路程差△s=1.5×10-6 m,当S为λ=0.6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_条纹;当S为λ=0.5μm的单色光源时,在P点处将形成_______条纹。(填“明”或“暗”)

题型:0101 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上画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题型:江苏高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1801年,托马斯·杨用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的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1)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S为单色光源,M为一平面镜。试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在图上画 出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
(2)设光源S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距离分别为a和L,光的波长为λ,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写出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Δx的表达式。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在研究A物体材料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两面平行的玻璃板B,B与A的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厚度均匀的空气薄膜。现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玻璃板B,同时给A缓慢加热,在B的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增到最亮,则            
[     ]
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B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暗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
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
题型:辽宁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从单色点光源S直接射到屏PP"上的一束光在Sb和Sd之间,从S射到平面镜MN再反射到屏PP"上的另一束光在Ma和Nc之间(S"是S在平面镜MN的像)。关于这时屏PP"上是否可能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不可能
B、可能,出现在a、b之间
C、可能,出现在b、c之间    
D、可能,出现在c、d之间
题型:浙江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