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托马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为单光源,

1801年,托马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结果(称洛埃镜实验)。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为单光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801年,托马斯·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研究了光波的性质。1834年,洛埃利用单面镜同样得到了杨氏干涉结果(称洛埃镜实验)。
洛埃镜实验的基本装置如图所示,为单光源,为一平面镜。适用平面镜成像作图法画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线发出的光在屏上相交
的区域。
(2) 设光源到平面镜的垂直距离和到光屏的垂直  距离分别为,光的波长为,在光屏上形成干涉条纹。则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
解析
分析:(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确定像点和反射光线所能到达的极限区域是本题的突破口.
(2)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发出的光是相干光,反射光相当于直接从像点发出的光,故光源S和像点S相当于双缝干涉的双缝,那么S到光屏的垂直距离相当于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再根据双缝干涉的相邻条纹之间的距离公式△x=λ求解即可.
解答: 解:(1)①根据对称性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②连接平面镜的最左端和光源,即为最左端的入射光线,连接平面镜的最左端和像点S,并延长交光屏于一点,该点即为反射光线到达的光屏的最上端;同理连接平面镜的最右端和像点S,即可找到反射光线所能到达的平面镜的最下端.故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与直接发出的光在光屏上相交的区域如图所示.
(2)从光源直接发出的光和被平面镜反射的光实际上是同一列光,故是相干光,该干涉现象可以看做双缝干涉,所以SS之间的距离为d,而光源S到光屏的距离看以看做双孔屏到像屏距离L,根据双缝干涉的相邻条纹之间的距离公式△x=λ因为d=2a,所以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距离△x=λ.
点评:理解了该实验的原理即可顺利解决此题,故在学习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各个物理现象产生的机理是什么.
举一反三
(1)(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卢瑟福先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并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进行了验证
B.原子核发生β衰变时释放出的电子来源于原子核
C.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同时还具有动量
D.单个光子只有粒子性,大量光子才具有波动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参考系B相对于参考系A以速度v沿x轴正向运动,固定在参考系A的点光源S以速度c射出一束单色光,则在参考系B中接受到的光的情况是         
A.光速小于c,频率不变
B.光速小于c,频率变小
C.光速等于c,频率不变
D.光速等于c,频率变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光的单缝衍射实验中可观察到清晰的亮暗相间的图样,下列四幅图片中属于光的单缝衍射图样的是
A.a、c  B.b、c
C.a、dD.b、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少量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粒子性
B.微观粒子的动量和位置的不确定量同时变大,同时变小
C.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半衰期比天然放射性物质半衰期短,且同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相同,可以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做“示踪原子”
D.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X射线管中,由阴极发射的电子被加速后打到阳极,会产生包括X光在内的各种能量的光子,其中光子能量的最大值等于电子的动能.已知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势差U、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荷量e和光速c,则可知该X射线管发出的X光的(  )
A.最短波长为B.最长波长为
C.最小频率为D.最大频率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