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的逸出功为W0=6.72×10-19 J,用波长λ=200 nm的光照射不带电的铝箔,发生光电效应,此时铝箔表面带       (选填 “正”或“负”)电。若

铝的逸出功为W0=6.72×10-19 J,用波长λ=200 nm的光照射不带电的铝箔,发生光电效应,此时铝箔表面带       (选填 “正”或“负”)电。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铝的逸出功为W0=6.72×10-19 J,用波长λ=200 nm的光照射不带电的铝箔,发生光电效应,此时铝箔表面带       (选填 “正”或“负”)电。若用铝箔制作光电管,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则它的遏止电压为   V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
 正    2.0         
解析

试题分析:发生光电效应,由电子逸出,所以带正电;根据光电效应方程,代入数据解得遏止电压Uc=2.0V
举一反三
(6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
C.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快慢不受外界温度、压强的影响,但如果以单质形式存在,其衰变要比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快
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
B.质子和中子结合成新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释放出能量
C.有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D.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电子的动能增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的主要成就是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他们的发明利用了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原理。如图所示电路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图中标有A和K的为光电管,其中K为阴极,A为阳极。理想电流计可检测通过光电管的电流,理想电压表用来指示光电管两端的电压。现接通电源,用光子能量为  10.5eV的光照射阴极K,电流计中有示数,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缓慢向右滑动,电流计的读数逐渐减小,当滑至某一位置时电流计的读数恰好为零,读出此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0V;现保持滑片P的位置不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光电管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4.5eV
B.若增大入射光的强度,电流计的读数不为零
C.若用光子能量为12eV的光照射阴极K,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一定变大
D.若用光子能量为9.5eV的光照射阴极K,同时把滑片P向左移动少许,电流计的读数一定不为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往我们认识的光电效应是单光子光电效应,即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能吸收到一个光子而从金属表面逸出。强激光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光电效应的认识,用强激光照射金属,由于其光子密度极大,一个电子在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从而形成多光子电效应,这已被实验证实。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如图。用频率为v的普通光源照射阴极k,没有发生光电效应,换同样频率为v的强激光照射阴极k,则发生了光电效应;此时,若加上反向电压U,即将阴极k接电源正极,阳极A接电源负极,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其中W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量)
A.B.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负电子对撞后湮灭成三个频率相同的光子,已经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则生成的光子所形成的一束光射人折射率为的水中,其波长为
A.B.C.D.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