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

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为了减少光在透镜表面由于反射带来的损失,可在透镜表面涂上一层增透膜,一般用折射率为1.38的氟化镁,为了使波长为5.52×10-7m的绿光在垂直表面入射时使反射光干涉相消,求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
答案
由于人眼对绿光最敏感,所以通常所用的光学仪器其镜头表面所涂的增透膜的厚度只使反射的绿光干涉相消,
但薄膜的厚度不宜过大,只需使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
1
4
,使绿光在增透膜的前、后两个表面上的反射光互相抵消.
而光从真空进入某种介质后,其波长会发生变化.
若绿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0,在增透膜中的波长为λ,由折射率与光速的光系和光速与波长及频率的关系得:
n=
c
v
=
λ0f
λf

得λ=
λ0
n

那么增透膜厚度d=
1
4
λ=
λ0
4n
=
5.52×10-7
4×1.38
m=1×10-7m.
答:所涂的这种增透膜的厚度是1×10-7m
举一反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由波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现象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
B.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运动时也具有波动性,光电效应证明了这一假设
C.玻尔的定态理论和跃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D.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产生的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减少1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A.如果用紫光照射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改用绿光照射这种金属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
B.α粒子散射实验中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这是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依据之一
C.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
D.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长
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就要向外辐射电磁波
B.处于定态的原子,其电子绕核运动,但它并不向外辐射能量
C.原子内电子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
D.原子能级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取决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