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有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人们发现质子后认识了原子的结构

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有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B.人们发现质子后认识了原子的结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关于物质结构的研究有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B.人们发现质子后认识了原子的结构
C.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D.原子内部有均匀分布的正电荷

答案
C
解析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A错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后来又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D错误、C正确。
举一反三
关于原子核的衰变、聚变和裂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半衰期越短,衰变越慢
B.核聚变和核裂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
C.Th经过一次α衰变后变成Pb
D.核反应堆中插入镉棒为了增大核裂变的反应速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n为量子数,E为原子的能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氢原子处于n=1能级时,具有最高能量
B.其他元素的原子具有和氢原子一样的能级
C.可以推测氢原子光谱是连续谱
D.可以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30年泡利提出,在β衰变中除了电子外还会放出不带电且几乎没有静质量反中微子.氚是最简单的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方程为,半衰期为12.5年.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氚原子组成一个氚气分子,经过12.5年后,其中的一个氚核一定会发生衰变
B.夜光手表中指针处的氚气灯放出β射线撞击荧光物质发光,可以长时间正常工作
C.氚气在1大气压下,温度低于25.04K时可液化,液化后氚的衰变速度变慢
D.氚与氧反应生成的超重水没有放射性
(2)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一静止的氚核发生β衰变后,的动量大小为p1,沿反方向运动的电子的动量大小为p2(p1< p2),则反中微子的动量大小为     .若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氚核β衰变释放的能量为     

(3)电子撞击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氢原子激发后能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则电子的动能至少为多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卢瑟福在1919年以α粒子撞击氮原子核,产生核反应。该反应生成两种粒子,其中一种为,则另一种粒子为    (      )
A.电子B.中子C.质子D.氘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现已建成的核电站,下列说法中正确说法是                     (      )
A.发电的能量来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
B.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
C.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增大时链式反应速度加快
D.当控制棒插入反应堆的深度减小时链式反应速度减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