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mm.(2)已知电阻丝的电阻丝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

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mm.(2)已知电阻丝的电阻丝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如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mm.
(2)已知电阻丝的电阻丝为10Ω,现备有下列器材供测量该电阻丝的电阻时选用,应选用的器材有______(只填代号).
A.量程是0~0.6A,内阻是0.5Ω的电流表
B.量程是0~3A、内阻是0.1Ω的电流表
C.量程是0~3V、内阻是6kΩ的电压表
D.量程是0~15V、内阻是30kΩ的电压表
E.阻值为0~1kΩ、额定电流为0.5A的滑动变阻器
F.阻值为0~20Ω、额定电流为2A的滑动变阻器
G.蓄电池(6V)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3)画出用伏安法测上述电阻丝的电路图.魔方格
答案
(1)固定刻度读数:0
半刻度读数:0
可动刻度读数:0.01mm×35.0=0.350mm
故金属丝的直径为0.350mm;
故答案为:0.350

魔方格
(2)电流大时会发热,导致温度变化,故应该用小电流测量,故电流表与电压表表选小量程;
为获得较大的电压测量范围,同时为操作方便,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小电阻;
电源与电键是必须的.
故答案为:ACFGH.
(3)电路图为
举一反三
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为测量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材料样品的电阻率:
(1)他们先用多用表电阻“×1”挡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表针指示如图1所示,由此可粗测得金属丝的电阻为______Ω.
(2)为了更准确测量金属丝的电阻,他们准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阻未知,他们将可动触头由位置a移到位置b,同时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发现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显著.为减小误差,你认为宜将可动触头P接______(a或b).

魔方格

(3)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不是理想的,图2中的测量电路存在系统误差,若可动触头P接a,则Rx的测量值______真实值(填“等于”、“大于”、“小于”)
(4)图3、4中分别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金属丝上电压U和电流I的刻度示意图,请分别写出对应的读数:d=______mm,U=______V,I=______A.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究这一现象,用伏安法测量得到如下数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I
A
00.120.210.290.340.380.420.450.470.490.50
U
V
00.200.400.600.801.001.201.401.601.802.00
在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A.若待测金属导线是漆包线,应该用火烧去表面的漆皮,轻轻抹去灰尘后再测金属丝的直径,千万不可用小刀去刮掉漆皮,而两端接头部分则要用砂布打磨干净,以保证电路接触良好
B.用米尺反复测量3次导线的总长,求出平均值l,然后将导线接入测量电路中
C.估计待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大小,选择合适的仪器和实验电路
D.合上开关S,不断增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有效阻值,记录几组对应的电流强度和电压的数值,计算出导线的电阻R
有一根细长而均匀的金属管线样品,横截面如图1所示.此金属材料重约1~2N,长约为30cm,电阻约为10Ω.已知这种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ρ,密度为ρ0.因管内中空部分截面积形状不规则,无法直接测量.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0.现有如下材料可选:
A.毫米刻度尺
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600mA,1.0Ω)
D.电流表(3A,0.1Ω)
E.电压表(3V,6kΩ)
F.滑动变阻器(50Ω,2A)
G.蓄电池(6V,0.05Ω)
H.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魔方格

(1)除待测金属管线外,还应选用的材料有______(只填代号字母)
(2)在图2中把所选一起连成实际测量电路.
(3)实验中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计算金属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S0的表达式为S0=______.
在分析电路时,通常不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对电压表来说,是忽略了它的______作用.象这种为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研究方法,在物理学中经常使用,请再举出一个使用这种方法的实例并加以说明.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