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3分)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3分)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   )(3分)
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京市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将周围环境保护列入规划控制区。
①现存有的明朝早期都城南京应天府城
②市政府在元代府城的基础上建筑,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 在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的同时又增辟新区,使城池和道路系统呈不规则形状
③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古都城垣
④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
⑤现全部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为33.676公里(现存21.35公里),高14-18米,上宽7-12米,下宽10-18米
⑥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
A.⑥②①④③⑤B.①④③②⑤⑥C.⑥②①⑤④③D.①⑤②④③⑥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横线后信息,可知⑥句在最后,由⑤句“现”可知⑤在②后,①为总说。
完整语句为:南京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现存有的明朝早期都城南京应天府城, 不仅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城,也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古都城垣。市政府在元代府城的基础上建筑,根据地理条件和军事防守的需要, 在基本保留和利用旧城的同时又增辟新区,使城池和道路系统呈不规则形状。现全部城墙为砖石结构,周长为33.676公里(现存21.35公里),高14-18米,上宽7-12米,下宽10-18米。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之后,南京市发布通告,严禁损坏城墙,并将周围环境保护列入规划控制区。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此类题比较灵活,考查的是语法,但通过语感也难解答。
举一反三
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变化的,从来就没有抽象的、超阶级的、超历史的、永恒的、普世的民主。                                             。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资产阶级民主并不是真正的民主,它以表面的全民性作为伪装,掩盖其对多数人实行统治、压迫的阶级实质。
①可以说,资产阶级民主在资本主义上升期是具有进步性和革命性的
②是以保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经济利益为条件的民主
③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资产阶级创造了适应人类历史进步的资产阶级民主
④因而具有局限性、有限性、反动性、虚伪性和欺骗性
⑤然而,资产阶级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少数人的民主,是以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为前提的民主
A.③①⑤②④B.①③⑤②④
C.⑤②④③①D.③④①⑤②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列,使语意通畅。(只填写句子的序号)
①理由之一是死海在地质构造上恰好处于著名的叙利亚——非洲大断裂带上,而这个断裂带尚处于幼年期,它将逐步扩大,并与红海海底大断裂带相连。
②此外,一种单细胞的藻类植物也在悄悄诞生。
③科学家门曾预言,总又一天,海水将蒸发告罄,死海将成为一个干涸的盐盆。
④其次,科学家们发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死海中正在繁殖一种红色的小生命——盐菌,数量多达每立方米海水中2000亿个。
⑤菌类和藻类的出现,给死海带来一丝生机,看来死海正在复苏,可以预料,它的前途可能是乐观的。
⑥然而,最近人们却惊奇地发现,“死海”不仅不会死,而且大有复苏的可能。
⑦这样,死海不仅不会枯竭,而且有着丰富的补给水源。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新闻,写一段辩词。(不超过80个字)
2012年10月16日,上海有150年历史的不可移动文物沈宅,正在遭遇拆迁的厄运。
对于古建筑的拆除,某班的学生举行了一场辩论会,请你以正方(赞成拆除)或反方(反对拆除)辩手的身份写一段辩词,说明你的理由。
( )方: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按照准确、简明、连贯的要求,用“细胞色素C”作陈述对象改写下面的话。可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 
所有的生物有机体都需要细胞色素C,以便通过它呼吸氧化食物分子获得能量。细胞色素C为细胞有机体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细胞色素C是由104个氨基酸构成的,这些氨基酸的分子的结构不变而其排列位置是可以有变化的。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则新闻评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语言通顺,60字左右。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于27日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学奖,成为获得这项建筑界“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公民。此前,美籍华人贝聿铭在1983年获得这项大奖。
王澍的作品强调手工工艺和地区特色,会经常利用从被拆毁的建筑中回收的旧砖瓦作为自己作品的建筑材料。与贝聿铭不同,王澍的整个职业生涯都扎根于中国。因而评委会在揭晓评委的决定时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在建筑理想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5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