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问题。   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问题。   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0107 期中题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完成问题。
  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最后,这道命令传达失真了。错误从值班军官向连长下达命令开始,接着连长对排长,排长对班长下达命令时,错误不断升级,等到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
  根据上述内容,请替营长下达一条不超过30个字的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明晚8点,全体士兵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如下雨,到礼堂集合。(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许多广告是语言运用的经典,阅读下面两则广告,任选其一,参照示例,对其创意及效果进行评价。
  示例:没有加进什么,不过提出水分。(某奶粉广告)
  评价:这则广告从奶粉的制作过程入手,可谓别出心裁,寥寥12字,明白晓畅,又对举鲜明。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奶粉纯正自然的品质,让人过目不忘。
  ①我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事可做。(瑞士手表广告)
  ②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北大方正激光照排印刷技术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是当前网上热议的话题。有网民赞成取消文理分科,也有网民表示此举有待商榷。阅读下面的材料,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双方持不同观点的依据。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都比较窄,有些基本知识都不清楚。其实,学理科的同样需要文史地知识,而学文科的同样也需要理化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的知识也越来越多,譬如作为一个理科生,首先要对本国的人文历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对于国外的情况同样也得知晓;否则,不要说到国外去寸步难行,就是在国内同样也会四顾茫然。”网友“晓凌”的帖文得到不少网友的支持。网友“祝福中国2009”也直言,高中教育应该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分文理科会造成学生综合素质降低,要么人文知识少,要么科学常识难以具备,将来在工作中创新、生活上处理问题的能力会相对降低,对国民整体素质将会有影响。网友“林海松涛”则留言说,文理分科好,既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高中教育不可能把学生都培养成文武兼修的全才,而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学科分科越来越细,社会越来越需要专门人才。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不在高中这三年,而在个人的今后社会实践。网友“jonie”也认为,取消文理分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普及教育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事,教育改革不应着手于取消文理分科,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良好的认知态度和兴趣。
  取消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保留文理分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有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现代人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周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1)请在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此社会现象作出简要点评,不得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咬文嚼字》日前发布了“2008年十大流行语”。它们是:“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流行语”的认定,不仅要求它具有时尚性、大众化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具有某种表达效果:或言简意赅,或形象生动,或追新趋异,或突显语意,或发人深省,或引导联想。
  请参考下面的例句,在以上流行语(“囧”字除外)中,选一个自己熟悉的词语,结合流行语的特点,为它写一段解说性的文字。要求:(1)思想健康,立意明确;(2)不必刻意模仿例句;(3)不超过140字。
  “囧”是网络聚合力超强能量的最佳代表字。“为什么呢”?是因为字形上的那撇八字眉乃至被赋予无数联想的那半张表惊讶、表无奈、表沮丧、表悲凉或凄惨的嘴角吗?它是某族群、某社群乃至某年代的一个微缩,它是方便表述终难记录、快速蹿红终难细化的快捷键,它是进入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的最好入口。它是中国表情的一种:“今天你囧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20l0年世博会临近,上海市政府开展了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活动。有些居委会甚至还组织了劝导队,佩戴红绸带,衣着整齐地立在小区门,看到有穿睡衣的居民便上前劝阻。
  材料二:对于上海市政府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上海热线网(www.online.sh.cn)展开了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穿睡衣出门是“素质低,不文明的表现”的占42.03%,认为这“很正常,只是图个方便”的占33.95%,而选择“很正常,看不惯就不要看”的也有24.02%。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上海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回答。(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