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一10题。
忠臣者务崇君之德,馅臣者务广君之地。何以明之?
陈夏征舒弑其君,楚庄王伐之,陈人听令。庄王以讨有罪,遣卒戍陈,大夫毕贺。申叔时使于齐,反还而不贺。庄王曰:“陈为无道,寡人起九军以讨之,征乱,诛罪人,群臣皆贺,而子独不贺,何也?”申叔时曰:“牵牛蹊人之田,田主***其人而夺之牛,罪则有之,罚亦重矣。今君王以陈为无道,兴兵而攻,因以诛罪人,遣人戍陈。诸侯闻之,以王为非诛罪人也,贪陈国也。盖闻君子不弃义以取利。”王曰:“善!”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此务崇君之德者也。
张武为智伯谋曰:“晋六将军,中行文子最弱,而上下离心,可伐以广地。”于是伐范、中行。灭之矣,又教智伯求地于韩、魏、赵。韩、魏裂地而授之,赵氏不与,乃率韩、魏而伐赵,围晋阳三年。三国阴谋同计,以击智氏,遂灭之。此务为君广地者也。
夫为君崇德者霸,为君广地者灭,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汤武是也;万乘之国,好广地者亡,智伯是也。昔者智伯骄,伐文子、中行而克之,又劫韩、魏之君而割其地。尚以为未足,遂兴兵伐赵。韩、魏反之,军败晋阳之下,身死高梁之东,头为饮器,国分为三,为天下笑,此不知足之祸也。老子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修久。”此之谓也。 (取材于《淮南子•人间训》)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者务君之德     崇:使……崇高    B.牵牛人之田   蹊:践踏
C.乃陈之戍,立陈之后  罢:罢免           D.三国阴谋同计 阴谋:暗中谋划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申叔时使于齐                  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B.田主***其人而夺之牛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罪则有之,罚亦重矣              入其舍,则密室垂帘
D.此之谓也                       夫晋,何厌之有
答案
6.C
7.D
解析
6. “罢”应该是“撤掉、撤出”之意
信息源“乃罢陈之戍,立陈之后,诸侯闻之,皆朝于楚”,译文为“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据“陈之戍”可推知“罢”不可能是“罢免”的意思。
7.两个“之”字都是助词,起提宾的作用。其他三项,A项的两个“于”字,前者表示动作行为到达的地点,译为“到”;后者介进动作行为的直接对象,可译为“和”“同”“跟”等。 B项两个“其”字都是代词,前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后者是人称代词,在这里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自己”。 C项两个“则”字,前者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倒是”;后者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
A、B两项据句子意思可推断出来,难度不大;D项“之”后为动词“谓”,前为名词性词语“此”,可判定为宾语前置的标志词。对照项分别出自课文《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促织》《烛之武退秦师》,熟悉课文的考生可将该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代入选文,可初步排除A、B、D三项。
附:参考译文
楚厉王有报警的鼓,和百姓约定用来作警戒。(有一次,厉王)饮酒,酩酊大醉,误击了它。百姓非常惊慌,(厉王)派人制止大家,说:“我喝酒醉了,同身边的侍从开玩笑击了鼓。”(急忙赶来的)老百姓便都散去了。过了几个月,(真的)有了紧急情况,再击鼓(报警)时,百姓就都不来了。于是,(厉王)重新发布命令明确信号,民众才相信了他。
忠诚的臣子力求使君王品行高尚,而谄佞的臣子力求使君王的领土扩展。怎么证明这点呢?陈国的夏征舒***害了他的国君,楚庄王发兵讨伐他,陈国人也听从楚王的命令。庄王讨伐有罪之人以后,留下部队驻扎在陈国,楚国的大夫们全都来表示庆贺。当时申叔时正出使齐国,回国以后却没有表示庆贺。楚庄王就问申叔时:“陈国叛臣大逆不道,我发动大军讨伐他们,平息了暴乱,惩处了罪人,群臣都来庆贺,唯独你不庆贺,为什么呢?”申叔时说:“有人牵牛踩踏了别人家的田,田主***了那牛的主人又抢走了他的牛。牵牛人的罪过倒是有的,但是这样的惩处也太重了。今天您认为陈国弑君者大逆不道,发兵征讨,已经诛***了罪臣,却还派兵驻扎在陈国不走。诸侯们听到这件事情,认为你君王发兵征讨的目的不在诛***罪臣,而是在贪图人家的国家。我听说君子是不抛弃道义来谋取利益的。”楚庄王说:“你讲得好。”于是便撤走了戍守陈国的部队,并立了陈国国君的后代作新的国君。诸侯们知道这件事后,都到楚国来朝拜。这就是在竭力使君王品行高尚啊。
张武替智伯出主意,说:“晋国的六大将军中,中行、文子最弱小,而且他们内部又离心离德,现在正好可以讨伐他们来扩展我们的领地。”智伯于是听从张武的计谋发兵攻打中行、文子氏。把他们消灭之后,张武又唆使智伯向魏、韩、赵三家索要土地。韩家和魏家割让了土地给他,而赵家不肯割让。智伯于是胁迫韩、魏两家一起攻打赵家,并包围晋阳达三年之久。后来赵、魏、韩三家暗中联合,秘密商议,一同进攻智伯,于是消灭了智伯家族。这就是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的结果啊。
竭力使君王的品德高尚,君王终于称霸天下;竭力使君王的领土扩展,君王最终被人家消灭。所以,千辆兵车的诸侯小国,只要实行德政就能称王天下,像商汤王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而万辆兵车的大国,如果喜欢扩展领地,最终还是导致灭亡,像智伯就是这样。过去智伯骄横,攻打中行文子,并且战胜了他们,又胁迫韩魏的君主,割去了他们的土地。还认为不满足,于是起兵伐赵,韩魏二君反戈一击,智伯兵败晋阳城下,身死高梁城东,头颅被作为溺器,国家被分为三份,被天下人笑话,这都是不知足所带来的祸患哪。老子说:“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就可以保持长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l2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1.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袁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
(建安十三年)荆州牧刘表死,鲁肃乞奉命吊表二子,且以观变。肃未到,而曹公已临其境,表子琮举众以降。刘备欲南济江,肃与相见.因传权旨.为陈成败。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时曹公新得表众.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惟瑜、肃执拒之议,意与权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
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2。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
(《三国志·吴主传》)
【注】①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 ②濡须坞:修建在濡须口的堡坞.夹濡须水而筑。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哭未及息   息:停止            B.领会稽太守   领:兼任 
C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   表:任命     D.故委心而服事焉   委:托付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      而曹公已临其境
B.以为阳羡长                因传权旨,为陈成败   
C.待张昭以师傅之礼          表子琮举众以降
D.使丞之郡行文书事          惟瑜、肃执拒之议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下列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汉字使用了几千年,一直到现在,在本民族没有_____________为表音文字,传播到外民族中才成为表音文字。
②文化是传承的,但也是发展的,这是—个不断____________与改变的过程,因此,研究文化现象,必须注意其时空背景,切忌在大时段上笼统言之。
③艾滋病在全球呈现蔓延的趋势,成为人类的公害,这已经是不容____________的事实,因而防治艾滋病的行动,也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事情。
A.演化延伸质疑B.演变延伸置疑
C.演变延展质疑D.演化延展置疑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冰心老人一生都在用爱心关爱众生,以一贯的从容和      ,燃烧自己,烛照世间的人。
②这种难度极高的动作,     受过专门训练,一般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
③对古人写文章,我还是     出了一点道理:古代散文家的文章中都有节奏,有韵律。
A.幽雅除了琢磨B.优雅除非琢磨
C.幽雅除非捉摸D.优雅除了捉摸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套从书所收书目均由主编                                     
②有些老课文被视为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
③大家一致认为,小张年富力强,担任这个工作很                   
A.裁断置疑合意B.裁定质疑合宜
C.裁断质疑合宜D.裁定置疑合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透出一派清韵,让人难以——。
(2)文章的基本论点是正确的,但是论据——了一些,说服力还不够强。
(3)上次“一弹多头“,空中拦截试验失败的教训,美国决定暂缓多极导弹的研制。
A.忘怀单薄鉴于B.释怀单薄基于
C.释怀薄弱鉴于D.忘怀薄弱基于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