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安徽省期末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刘知俊,字希贤,徐州沛县人也。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始事徐帅时溥,为列校,溥甚器之,后以勇略见忌。唐大顺二年冬,率所部二千人来降,即署为军校。知俊披甲上马,轮剑入敌,勇冠诸将。太祖命左右义胜两军隶之,寻用为左开道指挥使,故当时人谓之“刘开道”。天祜三年冬,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三年五月,封大彭郡王。
        时知俊威望益隆,太祖雄猜日甚,会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见诛,知俊居不自安,乃据同州叛,分兵以袭雍、华。太祖闻知俊叛,遣近臣谕之曰:“朕待卿甚厚,何相负耶?”知俊报曰:“臣菲背德,但畏死耳!王重师不负陛下,而致族灭!”太祖复遣使谓知俊曰:“朕不料卿为此。昨重师得罪,盖刘捍言阴结郡、凤,终不为国家用。我今虽知枉滥,悔不可追。致卿如斯,我心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知俊不报,遂分兵以守潼关。太祖率兵进讨,攻潼关,下二寻而王师继至,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岐王李茂贞厚待之,加检校太尉。寻命率兵攻围灵武。武节度使韩逊遣使来告急,太祖令康怀英率师救之,师次邻州长城岭,为知俊邀击,怀英败茂贞说,署为泾州节度使。
        既而为茂贞左右石简颥等间之,免其军政,寓于岐下。茂贞犹子继崇镇秦州,因来宁觐,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继崇又请令知俊挈家居秦州,刊丰给,茂贞从之。未几,邪州乱,茂贞命知俊讨之。时郡州都校李保衡纳款于朝廷,末帝遣霍威率众先入于郡,知俊遂围其城,半栽不能下。会李继崇以秦州降于蜀,知俊妻孥皆迁于成: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以举家入蜀,终虑猜忌,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蜀王王建待之甚至,即授武信军节度使,寻命将兵伐岐,不克,班师。久之,复命为都统领军伐岐。时部将皆王建旧人,多违节度,不成功而还,蜀人因而毁之。先亦,忌之,尝谓近侍曰:“吾渐衰耗,恒思身后。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伪蜀天汉年冬十二月,建遣人捕知俊,斩于成都府之炭市。(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三》,有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为左开道指挥使     寻:不久
B.昨重师得罪     得罪:获罪
C.为知俊击     邀:拦截
D.蜀人因而之     毁:败坏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刘知俊骁勇善战和反复无常的一组是(    )
A.姿貌雄杰,倜傥有大志        率所部二千人来降
B.轮剑人敌,勇冠诸将            因与亲信百余人夜斩关奔蜀
C.以兵五千破岐军六万于美原        刘知俊非尔辈能驾驭,不如早为之所
D.遂解邻州之围而归岐阳        知俊乃举族奔于凤翔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知俊本来在徐州镇主帅时溥手下做列校,后来被猜忌而率部属两千人投降后梁。祖曾任命他担任左开道指挥使,所以当时人又称他“刘开道”。
B.太祖的猜忌、佑国军节度使王重师无罪被杀使刘知俊惶恐不安,于是刘知俊占据同乱,和太祖分庭抗礼,后又逃跑到凤翔投奔岐王李茂贞。
C.投奔李茂贞后,刘知俊先是担任检校太尉,后因为击败康怀英的军队立下战功又担州节度使,而后又因受到李茂贞的猜忌被剥夺了军政大权。
D.刘知俊才能突出,蜀王王建虽然优待他,但对他也很猜忌,因担 心自己死后没有人    驾驭刘知俊,于是派人逮捕刘知俊,并把他处死以绝后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致卿如斯,我心恨恨十盖刘捍误予事也,捍一死固未塞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俊途穷至此,不宜以谗嫉见夺,茂贞乃诛简颗等以安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C
4.(1)使你像这样背叛我,我心里很遗憾,这是因为刘捍误了我的大事,刘捍 死了也一定弥补不了他的罪责。
(2)刘知俊走投无路才来到蜀地,不应该因为谗言、嫉妒而被剥夺军政大权。李茂贞于是杀掉石简颞等人来安抚刘知俊。(意对即可)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谓不尔祖矣                    忝:辱没
B.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        礼:以礼相待
C.时竺超民义宣                    执:掌管
D.而与佐吏分之                    旋:随即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
①修之潜谋南归
②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③而遣使陈诚于帝
④复欲率南人窃发
⑤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⑥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使他无功而返,最终朱修之又杀了义宣。
B.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C.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不名节      矜:自夸
B 、而刘夙疾病        婴:被缠绕
C 、又买之,为愚泉    居:占有、拥有
D 、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诚:确实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 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劭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 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方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兆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殓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 选自《三国志·吴书》)
        注:①堂构:堂,立堂基。构,盖屋。比喻父兄的遗业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昭率群僚而辅之   立:立即
B 、而以陛下老臣   属:嘱咐
C 、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谏争:直言规劝
D.若乃垂心易虑,以偷荣取容  取容:得到别人的欢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昭率群僚立辅之②死有知,其几何离?
B、①若变心易虑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C、①遣中使劳问,请见昭②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D、①“……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②得其尤绝者家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
①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
②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③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张昭是三国时吴国孙策、孙权两代的大臣。孙策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他,而他忠心耿耿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B、张昭对孙权的缺点错误,毫不留情地指出。对张昭的劝谏,孙权或是只承认不改正,或是避而不答。
C、丞相孙邵死后,百官都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则认为张昭性情刚烈,对自己的话他不愿意听从,不能给他增加权力。
D、蜀国使者来吴,满口称颂蜀汉的美德,而吴国的群臣没有一人能对付得了。孙权想到了张昭,便派人去慰问并请求拜见张昭,但张昭表示仍旧不能改变耿介的品格。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译文:                                                    
(2)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非其真邪?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4题。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及文帝崩,景帝立,岁余不诮呵绾,绾日以谨力。
         景帝幸上林,诏中郎将参乘,还而问曰:“君知所以得参乘乎?”绾曰:“臣从车士幸得以功次迁为中郎将,不自知也。”上问曰:“吾为太子时召君,君不肯来,何也?”对曰:“死罪!实病。”上赐之剑。绾曰:“先帝赐臣剑凡六,剑,不敢奉诏。”上曰:“剑,人之所施易,独至今乎?”绾曰:“具在。”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有功,常让他将。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吴楚反,诏绾为将,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拜为中尉。三岁,以军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绾为建陵侯。
        其明年,上废太子,诛栗卿之属。上以为绾长者,不忍,乃赐绾告归,而以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胶东王为太子,召绾,拜为太子太傅。久之,迁为御史大夫。五岁,代桃侯舍为丞相,朝奏事如职所奏。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终无可言。天子以为敦厚,可相少主,尊宠之,赏赐甚多。
1.对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上左右饮          侍卫
B.诏中郎将参乘       参加乘车
C.至今乎           难道
D.可少主           辅佐
2.下列各项全都表现卫绾“醇谨”性格的一组是(     )
①孝景为太子时,召上左右饮,而绾称病不行
②对曰:“死罪!实病。”
③上使取六剑,剑尚盛,未尝服也
④郎官有谴,常蒙其罪,不与他将争
⑤将河间兵击吴楚,有功
⑥朝奏事如职所奏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⑤⑥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卫绾原是靠在车上玩杂技当上文帝的侍卫,后来立了功劳,慢慢升任为中郎将。
B.景帝即位后,对当年卫绾不接受他的邀请一事还耿耿于怀,不过并没有因此责备他。
C.因为护卫游上林苑有功,景帝要赐一把剑给卫绾,但他以景帝已经赐过六把剑给自己,谢绝接受。
D.景帝七年,废除栗太子的时候,景帝怕卫绾心肠太软,就让他请假回家,而改派郅都去执行任务。
4.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文帝且崩时,属孝景曰:“绾长者,善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以为廉,忠实无他肠,乃拜绾为河间王太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於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於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1)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於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涂厕之刑人                  执:捉拿
B.于是襄子乃豫让曰              数:列举罪过,指责。
C.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众人:一般人
D.于是襄子大义之                  大义:认为很合乎正义
2.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豫让为“义人”的一组是(     )
①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
②豫让遁逃山中
③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
④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⑤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⑥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豫让漆身为厉,吞炭为哑,残身苦行,宁愿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也不愿用卑劣的方法获得成功,显示出豫让做人的基本准则。
B.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C.赵襄子没有被豫让杀死,是因为时刻提防,防范严密。豫让每次行刺都费尽心机,但都被赵襄子及时识破,而且当场被捉拿。
D. 豫让为了报智伯之仇可谓执著,是一个轻己之生死,事主无二心的“大义”之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