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伶官传序欧阳修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将终也,三矢赐庄宗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下列加点实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因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
C.梁君臣之首函:木匣D.天下豪杰举: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与所以失之者何衰也
B.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告成功
C.世言晋王将终也抑本其成败
D.以三矢赐庄宗告之曰皆背晋以归梁
小题3: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B.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D.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4:下列各句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作者以“呜呼”起笔,发出了对伶官误国的感慨。接着语用反问,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定下了叹惋的基调。
B.第二段以“三矢”贯穿文意。先写庄宗受命,再写庄宗复命,着力描写了庄宗“请矢”的恭谨态度,从中看出他是矢志复仇的,这就突出了“人事”的作用。
C.第三段对比庄宗极盛、极衰的两种情形,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通过对“盛衰之理”的议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基本内涵。
D.文末紧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得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统治者,要借鉴历史,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因而意味深长。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10分)
①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3分)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4分)
③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之死》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5:①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②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呢?③译文:项王于是又带着骑兵向东跑,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推究;C.用木匣装;D.全、普。这是一套考核课本实词的题目,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一些羽凡的分析,如“组”前面是“系”,应译为“绳子”,“函”后面是“梁君臣之首”应译为动词“用匣子装”。
小题2:
试题分析:A.代词,他;与“何”组成复音词,多么,何等,表感叹。B.介词,把。C.助词,消独;助词,的。D.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课本中的经典的句子要注意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断句题断句抓住常见的“者”“也”“焉”“乎”“矣”“哉”“欤”“耶”等句尾虚词 “故”“夫”“盖”“惟”句首词语再要注意陈述主体的变化、事件的切分。庄宗受而藏之于庙(新主语)其后用兵(句内承接)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并列)请其矢(并列)盛以锦囊(并列)负而前驱(并列)及凯旋而纳之。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开篇是用转折关系的反问句,强调人事的作用,提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盛衰之理,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应为“盛衰之理,不仅在于天命,更在于人事”。
小题5:
试题分析:重点词语:①与——给,其——一定;②忽微——细微的事情,细小的事情,微小的事情,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③;东——向东跑、向东走,乃——仅仅,只有。
【参考译文】
唉!国家兴盛与衰亡的命运,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推究庄宗得天下和他失天下的原因,就可以知道了。
世人说晋王将死的时候,拿三支箭赐给庄宗,告诉他说:“梁国,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扶持建立起来的;契丹与我订立盟约,结为兄弟,他们却都背叛晋而归顺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留的仇恨;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愿望。”庄宗接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此后出兵,就派随从官员用猪、羊各一头祭告祖庙,请下那三支箭,用锦囊盛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有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相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难道是得天下艰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呢?《尚书》上说:“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这是自然的道理。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普天下的豪杰,都不能跟他抗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灭亡,被天下人讥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啊。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耽妻辛氏,字宪英,陇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聪朗有才鉴。初,魏文帝得立为太子,抱毗项谓之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宪英,宪英叹曰:“太子,代君主宗庙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主国不可以不惧,宜戚喜,何以能久!魏不昌乎?”
弟敞为大将军曹爽参军,宣帝将诛爽,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爽司马鲁芝率府兵斩关赴爽,呼敞同去。敞惧,问宪英曰:“天子在外,太傅闭城门,人云将不利国家,于事可得尔乎?”宪英曰:“事有不可知,然以吾度之,太傅不得不尔。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属以后事,此言犹在朝士之耳。且曹爽与太傅俱受寄托之任,而独专权势,王室不忠,于人道不直,此举不过以诛爽耳。”敞曰:“然则敞无出乎?”宪英曰:“安可不出!职守,人之大义也。凡人在难,犹或恤之;为人执鞭而弃其事,不祥也。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敞遂出。宣帝果诛爽。事定后,敞叹曰:“吾不谋于姊,几不获于义!”
其后钟会为镇西将军,宪英谓耽从子祜曰:“钟士季何故西出?”祜曰:“将为灭蜀也。”宪英曰:“会在事纵恣,非持久处下之道,吾畏其有他志也。”及会将行,请其子琇为参军,宪英忧曰:“他日吾为国忧,今日难至吾家矣。”琇固请于文帝,帝不听。宪英谓琇曰:“行矣,戒之!古之君子入则致孝于亲,出则致节于国;在职思其所司,在义思其所立,不遗父母忧患而已,军旅之间可以济者,其惟仁恕乎!”会至蜀果反,琇以全归。祜尝送锦被,宪英嫌其华,反而覆之。其明鉴俭约如此。泰始五年卒,年七十九。
(选自《晋书·列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代君不可以不戚:忧愁
B.事君,能其身致:给予,献出(《论语·言而有信》)
C.太傅不得不尔殆:危险
D.会至蜀果反,琇以全归竟:终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魏不昌乎②何以行之哉(《论语·言而有信》)
B.①其从魏帝出而闭城门②利乘便(《过秦论》)
C.①宜戚喜②人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言而有信》)
D.①王室不忠②耻学师(《师说》)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毗以告宪英②吾不谋于姊
B.①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过秦论》)②异乎吾所闻(《论语·交友之道》)
C.①未之有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②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交友之道》)
D.①琇固请于文帝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文帝当初被立为太子的时候,欣喜异常。宪英知道后,认为他缺乏忧患意识,国运难以长久。
B.曹爽蒙难,辛敞终随鲁芝赴险,虽救援未果,却成就了自己的义行,这得力于姐姐的帮助。
C.钟会有反心,在他做镇西将军时,请羊琇任随军,羊琇固辞,文帝不允,只好依母命而行,终于化险为夷。
D.宪英有独特的审美趣味,羊祜送去的锦被,她反复地看了之后,表示不喜欢它的花纹。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1)且为人任,为人死,亲昵之职也,汝从众而已。(3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于进取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回复
C.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D.或劝公称疾门杜:关闭
小题2: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3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9分)
贾黄中,字娲民,沧州南皮人。父玭字仲宝,晋天福三年进士。玭严毅,善教子。黄中幼聪悟,方五岁,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文,触类赋咏。父常令蔬食,曰:“业成,乃得食肉。”十五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迁著作佐郎、直史馆。岭南平,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远人便之。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会江表,选知宣州。岁饥,民多为盗,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仍设法弭盗,因悉解去。太宗即位,迁礼部员外郎。太平兴国二年,知升州。时金陵初附,黄中为政简易,部内甚治。一日,案行府署中,见一室扃钥甚固,命发视之,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乃李氏宫阁中遗物也,即表上之。上览表谓侍臣曰:“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赐钱三十万。丁父忧,起复视事。五年,召归阙。有荐黄中文学高第,召试中书,拜驾部员外郎、知制诰。八年,迁司封郎中,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秋,与李沆并拜给事中、参知政事。太宗召见其母王氏,命坐,谓曰:“教子如是,真孟母矣。”作诗以赐之,颁赐甚厚。黄中素重吕端为人,力荐于上,因留为枢密直学士,遂参知政事。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明年,知襄州,上言母老乞留京,改知澶州。上因谓侍臣曰:“朕尝念其母有贤德,七十余年未觉老,每与之语,甚明敏。”
至道初,黄中遘疾,诏令归阙。后以久疾,黄中特拜礼部侍郎。二年,以疾卒,年五十六。上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黄中端谨,能守家法,廉白无私。多知台阁故事,谈论亹癖,听者忘倦焉。在翰林日,太宗召见,访以时政得失,黄中但言:“臣职典书诏,思不出位,军国政事,非臣所知。”上益重之,以为谨厚。有文集三十卷。
                                       (节自《宋史·贾黄中传》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七岁能文属:撰写
B.业成俟:等到
C.远人便之便:安适
D.会江表克:能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贾黄中廉白无私的一组是(   )(3分)
①以黄中为采访使,廉直平恕               ②还奏利害数十事,皆称旨  
③黄中出己奉造糜粥,赖全活者以千数        ④得金宝数十匮,计直数百万,即表上之
⑤非黄中廉恪,则亡国之宝,将污法而害人矣 ⑥闻其素贫,别赐钱三十万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黄中聪明勤奋。他五岁读书,六岁举童子科,七岁能属文,十五岁举进士,授校书郎、集贤校理,这与父亲的严教和母亲的明敏有密切的关系。
B.贾黄中廉直平恕。岭南平定后,他担任采访使,向朝廷上奏兴利除弊之事数十件,都符合皇帝的心意。后来此地闹饥荒,他让熬粥救济饥民。
C.贾黄中为政简易。太宗即位后,他身为升州知府,将发现的前朝遗物如数上交国家,让皇帝感慨不已,赏钱三十万,从此更加重用他。
D.贾黄中端正严谨。他知道的台阁旧事很多,讲起来能使听者忘记疲倦,但是他在回答皇帝的问话时,却说“军国政事,非臣所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玭每旦令正立,展书卷比之,谓之“等身书”,课其诵读。
(2)当世文行之士,多黄中所荐引,而未尝言,人莫之知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钱乙,字仲阳。父颢,善针医,然嗜酒喜游。一旦匿姓名,东游海上,不复返。乙时三岁,母前亡,父同产嫁医吕氏,哀其孤,收养为子。稍长读书,从吕君问医。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又稍数岁,乃迎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惊叹,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殁,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嫁其孤女,岁时祭享,皆与亲等。
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绯。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瘲①,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木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太医丞,赐紫衣金鱼。自是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无虚日。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
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疾屡攻,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惫甚,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人莫见其方。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视菟丝所生,秉火烛其下,火灭处挖之,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气骨坚悍,如无疾者。
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②,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人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末年挛痹浸剧,其嗜酒喜寒食,皆不肯禁。自诊之不可为,召亲戚诀别,易衣待尽,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节选自《宋史·钱乙传》)
【注】①瘈瘲(zì zhòng):病症名,抽搐、抽风。②度越纵舍:古代军事用语。比喻临床治病,灵活辨证施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孤,收养为子哀:同情
B.视菟丝所生,火烛其下秉:拿、持
C.因以法啖之,月而尽阅:察看
D.末年挛痹剧浸:渐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钱乙在治病方面颇有效验的一组是(3分)
①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        ②入进黄土汤而愈
③戚里贵室,逮士庶之家,愿致之     ④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
⑤自以意治之,辄愈                    ⑥退而考之,皆中
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钱乙事亲至孝。对生父,他往返寻找数次,最终将其寻回并养老送终。对养父,生时侍奉如同生父,死后为其安葬服丧。
B.钱乙不肯居功。他曾指出自己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治疗皇子的病症,是因为众国医的治疗已有成效,皇子已接近痊愈。
C.钱乙医术高超。他想出将病症转移来保全生命的办法。除了自制药液日夜饮用,还亲自挖来茯苓服用。
D.钱乙辩证施治。他治病时博采众长,不拘泥于某一流派。他不固执守旧,而是根据病症灵活治疗,最终也符合古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将殁,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父,凡五六返,乃得所在。(5分)
(2)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脏)者死,吾其已夫!”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多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会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B.骑能者百馀人耳属:跟上
C.为诸君馈围,斩将,旗,刈:夺取
D.项王身亦十余创。被:遭受:
小题2: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行千里,其谁不知
B.平明,汉军觉之项王驰,复斩汉一都尉
C.汉军皆披靡,斩汉一将山东豪俊并起而亡族秦矣
D.今独巨有船,汉军至,无以渡故不积跬步,以至千里
小题3:下列对本文分析,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其中的“能”字换为“敢”字,这句话的意思没有变化。
B.本文中,项羽主演的“东城快战”,表现了项羽是自负豪爽、勇猛无敌的人。
C.四面楚歌之时,项羽惊而起,起而饮,饮而歌,歌而泣。有人认为“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女人和宝马”,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D.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凭吊和同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