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饮泉亭记                   [明]刘 基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饮泉亭记                   [明]刘 基昔司马氏①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 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曰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己,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番禺在岭峤外,去天子最远,故吏于其地者,得以逞其贪,贪相承习为,民无所归咎,而以泉当之,怨而激者之云也。刺史此行,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夫民,天民也,泉,天物也,一刺史得其人,而民与物皆受其赐。呜呼,伟哉!以时尚气节,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故凡有禄位者,多不与相得。予甚敬其有祖风也,是为记。
(选自《诚愈伯文集》,有改动)
【注】 ①司马氏:代指西晋。②征士:不赴朝廷征聘之士。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与利史相先后       卒:最终
B.夫岂一勺之水所能移哉幻:惑乱
C.而不乎外假:借助
D.贪相承习为故:缘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是 (3分)(  )
①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 ②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 ③有一焉,则其守不固 ④明而自信,笃也 ⑤非惟峤外之民始获沾天子之惠,而泉亦得以雪其冤 ⑥敢直言,见贪夫疾之如仇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概述吴刺史饮贪泉、赋诗,廉洁终老,宪副吴君用“饮泉”给亭命名等事情,为下文议论张本。
B.第二段中作者批评一些人对吴刺史饮贪泉事的非议,认为君子树立廉洁的榜样,有利于匡正世风。
C.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吴刺史冒死饮泉,具有无所畏惧的勇气,是大丈夫之所为,值得世人学习。
D.末段指出以“贪”给泉水命名的原因,表达了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憎恨;并照应上文,点明写这篇记的缘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3分)
(2)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3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有人指责他矫情(或“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很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采分点:“或”“病”“然”)(2)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得分点:“自”“作”“易”)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以确定正误。题中,D项的“故”解释有误,应是“惯例,老例”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全都属于赞扬吴刺史的一组”这一要求,仔细审查题中六句话,不难发现,②与吴刺史无关;③是作者对于“人之好名与好利”的议论;⑥是对吴以时品行的赞扬:它们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因此凡含此三句的选项都应排除。
小题3: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发现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吴刺史冒死饮泉”于文无据,原文中有“向使有泉焉,曰饮之者死”一句,其中“向使”意为“假如”,可见“冒死饮泉”并非真事,而且也不是“吴刺史”所为。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句意理解的难点在于确定句中的主语“或”指的是谁,由前一句的句意可知,“或”指的是“昔人”,即“刺史饮泉事”的人。其他的得分点:“病”译为“批评,指责”,“然”译为“正确的”。第(2)句中,“自”作介词,相当于“从”,“作”是“产生”之意,“易”作动词,“改变”之意。
【参考译文】从前西晋有一个廉洁的官员,名叫吴隐之,出任广州刺史,经过贪泉(在那里)饮水,赋诗说:“古人说此水,饮一杯值千金。如果让伯夷、叔齐来饮,应当是始终不变心的。”后来吴隐之最终以其廉洁自律而终其一生,后人称道廉洁之士时,也一定会称(他)为“吴刺史”。元代宪副吴君在广西任职时,把(贪泉边)的亭子命名为“饮泉”,是钦慕吴刺史(的缘故),而宪副的廉洁,最终可与吴刺史相提并论。
至正十四年,宪副的孙子吴以时,拿着以前的征士京兆杜伯原所写的“饮泉亭”三个字,来征求我的意见(向我求取文章)。我过去见过前人谈论吴刺史饮泉的事,有人指责他矫情(或“故作姿态”“掩饰真心”),很是不认为他的行为是对的。君子用自身的行为来树立榜样,能用来培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的,(大家)都应当看到并且学习这些,又怎么可以指责并讥讽他呢?
一个人的寿命长短是上天决定的,不是可以凭借人力争取就能得到的,然而做恶事或善事,却是由自己决定的,人心的贪婪与清廉,是从自己内心产生的,难道是身外之物(或“外在的事物”)所能改变的吗?假如那里有(一口)泉水,说是喝了的人会死,我却奋发那种无所畏惧的勇气,冒死饮用,死亡不是我能决定的,而怀抱必死的念头去勉强饮用,这就是矫情,这是没有好处的,是沽名钓誉,那么君子就会指责并且不去做这样的事。大丈夫的心胸,要用仁义充实,要用礼仪确立,用刀剑逼迫却不被不义之行所屈服,面对如汤似火一样的险境而不被不义之行所撼动,那难道是一勺水所能惑乱和改变的吗?
人们喜好名利,都是被外物所蛊惑,(好名与好利)只要有一样,那么(他)的操守就不能稳固,因而外物就能够改变他了。像吴刺史这样的人,我知道他绝不是矫情的来沽名钓誉的人,只因为他深知道义,明智而自信,忠心实意,所以(他)饮了泉水来昭示世人,让人们知道贪婪与廉洁都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借助外物的(力量的),让那些表面上追求名声然而内心贪婪污浊的人,不能用借口来减轻自己的罪过。这就是所说的扶植正道,遏制邪说,匡正人心,弘扬公道,真的是能够使愚顽的人开启心智,使懦弱的人变得自立,他的功绩不在伯夷、叔齐之下啊。
番禺在岭峤之外,距离天子最远,所以在当地做官的人,能够放纵贪婪之心,贪婪互相沿袭,成为惯例,百姓没有可以归罪的对象,于是让泉水承担(这个罪名),(喝了贪泉的水的人会变贪)这是怨恨激愤的人的说法。吴刺史这种行为,不只是使岭外的百姓开始蒙受天子的恩惠,而且也让泉水得以洗清它的冤屈。百姓,是上天的子民,泉水,是苍天的赐物,一个刺史的职位如果能有合适的人(来担任),那么百姓与万物都蒙受他的恩赐。啊,真是伟大啊!吴以时崇尚高尚的气节,敢于直言,看见贪婪之人嫉恨如仇人,所以凡是有俸禄爵位的人,大多不能与他相互投合。我很是敬重他有祖辈的风范,因此写了这篇记。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孟子·离娄下》)
【注】①中:合乎中道的人。②养:教育,熏陶。③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意为贤能的人如果不教育、熏陶不贤能的人,那么他们就违背了中道,有伤德行,与不贤能的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 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5分)
西郊观桃花记                       [清]朱鹤龄
吾邑城隍偪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温炙日。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望,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轂接轸也,墨卿***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谢,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玩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有改动)
【注】 ①开士:对僧人的敬称。②温(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麻子。③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④玩:游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又南则桃花望      弥:满
B.里人种以桃易:改变
C.庵而西循:寻找
D.阅时谢雕:通“凋”,凋谢
小题2: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3分)(  )
①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②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③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④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⑤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⑥墨卿***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善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分)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②孟子曰:“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注】而道不行,耻也。”(《孟子·万章下》)
【注】 本朝:朝廷。
(1)孔子和孟子对职权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的认识?(2分)
(2)你是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罪”和“耻”的?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常怀之。且居家富逸,闾里雄,以此不乐为吏,自免归。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阳***动,通弟轶,亦素好事,乃共计议。会光武避吏②在宛,通闻之,即遣轶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见,共语移日,握手极欢。时守在长安,通因具言其计。光武既深知通意,遂相约结,定谋议,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欲劫前队大夫及属正,因以号令大众。乃使光武与轶归舂陵,举兵以相应。遣从兄子季长安,以事报守。
季于道病死,守密知之,欲亡归。会事发觉,通得亡走,莽闻之,乃守于狱。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之。南阳亦诛通兄弟、门宗六十四人,皆焚尸宛市。时,汉兵亦已大合。通与光武、李轶相遇棘阳,遂共破前队,***甄阜、梁丘赐。
更始立,使通持节还镇荆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为宁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卫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农。帝每征讨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师,镇百姓,修宫室,起学宫。五年春,代王梁为前将军。六年夏,领破奸将军侯进、捕虏将军王霸等十营击汉中贼。公孙述遣兵赴救,通等与战于西城,破之,还,屯田顺阳。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诏下公卿群臣议。大司徒侯霸等曰:“通怀伊、吕、萧、曹之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义。功德最高,海内所闻。通以天下平定,谦让辞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职疗疾。欲就诸侯,不可听。”于是诏通勉致医药,时视事。其夏,引拜为大司空。
通布衣唱义,助成大业,重宁平公主故,特见亲重。然性谦恭,常欲避权势。素有消③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通复固辞。积二岁,乃听上大司空印绶,以特进④奉朝请。十八年卒,谥曰恭侯。帝及皇后亲临吊,送葬。    (节选自《后汉书·李王邓列传》)
[注]①巫县(今重庆巫县北)县丞。       ②避吏:逃避狱吏的追捕。③消:病名,即糖尿病。  ④特进:官名。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弟轶,亦素好事从:堂房(亲属)
B.以材官都试骑士日期:约定时日
C.乃守于狱系:联系
D.以病下上书乞身乞身:请求辞官回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以此不乐为吏,自免归光武既深知通意,遂相约结
B.遣从兄子季长安有扶危存亡
C.时视事重宁平公主故
D.且居家富逸,闾里雄光武即位,征通卫尉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B.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C.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D.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
小题4: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3分)
②会前队复上通起兵之状,莽怒,守家在长安者尽***之。(4分)
⑵从文章中找出最能表现出李通能审时度势的两个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礼,高丽人,八居营州。父为期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位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丛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甚。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日:“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责、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①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睦。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守者千人,进攻苑门。伯伦战死,椿被执。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八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寻兼潞、沁等州节度。乾元元年,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光弼徒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上元无年,加司空。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二年,薨,赠太尉,谥日武烈。
一一(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思礼坠马,甚蹇:跛脚
B.吐谷浑苏毗王附款:诚恳
C.寻房璃战便桥副:辅佐
D.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总:聚合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思礼有作战才能的一组是(3分)(  )
①俄加金城郡太守     ②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③密劝翰表诛杨国忠   ④***守者干人,进攻苑门
⑤收东京,战数有功   ⑥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A.①③⑤B.②⑤⑥C.②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后在奉诏接应吐各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而踱脚,哥舒翰不得不加授他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王思礼等人逃到皇帝外出停住的地方,遭到肃宗的责备,并要斩***他们。后在宰相房珀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日:“死回分也,何复贷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宰相房珀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