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凛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
  “嗟呼!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能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忽奔腾而砰湃B.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C.盖夫秋之为状也D.丰草绿缛而争茂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而听之悚然:惊惧的样子。悚,音sǒng。
B.砭人肌骨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申为刺的意思。砭,音biān。
C.黟然黑者为星星黟:黑。黟,音yī。
D.念谁为之戕贼 戕贼:蟊贼。戕,音qiāng。
小题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欧阳子方夜读书
B.春生秋实
C.四无人声
D.其容清明
小题4:下列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动于中
B.商,伤也
C.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D.胡为而来哉
小题5:下列无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天之于物,春生秋实
B.黟然黑者为星星
C.欲与草木而争荣
D.金铁皆鸣
小题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简捷的开头,实际上并不简单,灯下夜读,是一幅静态的图画,也可以说,作者正处于一处凝神的状态中。声音的出现是以动破静,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倾听它,同时,也就惹动了文思。这样由伏到起,在动静的对比中,文势便蓄成了,有了这种文势,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泻。
B.作者对秋声一连串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作者通过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这也就回答了作者闻声惊惧和感叹的原因。
C.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观察所得,运用骈偶句式和铺张渲染的赋的传统手法,抓住烟云、天日、寒气、山川等景物,分别就秋的色、容、气、意,描绘出了秋状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鲜明图画。而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D.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叹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伤。这一段,作者在极力渲染秋气对自然界植物摧残的基础上,着力指出,对于人来说,人事忧劳的伤害,远不如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小题7: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⑵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小题4:C
小题5:C
小题6:D
小题7:
⑴只要在心中有触动,一定会损耗人的精气。采分点:①动于中;②摇。
⑵必然会使容光焕发的脸色(或:必然会使红润青春的面容。或:必然会使容光焕发的红颜)变得如同枯木(或:变成干枯的木头)。采分点:①宜;②渥然丹者。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砰”通“澎”。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戕贼:残害。
小题3:
试题分析:A“夜”,在夜晚,名词用作状语;B“实”,结果实,名词用作动词;C“四”,四处,数量词用作名词。
小题4:
试题分析: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是状语后置句,B项是判断句,D项是宾语前置句。
小题5:
试题分析:A.天:古义“自然”,今义“天空”;B.星星:古义“点点白发”,今义“夜晚天空中发光的天体;细小的点”;D.金铁:古义“兵器”,今义“金属名”。
小题6:
试题分析:“远不如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错,应为“比秋气对植物的摧残更为严重”。
小题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当:阻挡B.以中彦兴元尹领:兼任
C.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竟:最终D.所司皆依违不决:判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选自《汉书 萧育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漆令郭舜殿  殿:主持
B.责问,育为之请      见:被
C.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     辜:罪
D.育与博后有,不能终        隙:嫌隙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②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③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④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⑤传召茂陵令诣后曹                ⑥育至南郡,盗贼静
A.①③⑥B.②③⑥
C.②④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意自已任后曹一职,想弃官而去,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候,江南多有盗贼,皇帝希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励。
D.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朋友,互相举荐担任官职。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矛盾,没有延续友谊,世人为之感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致者,悉辞之赙:钱物
B.舟过繁昌,或之曰绐:欺骗
C.既而桧议淮南守备彻:撤除
D.光于榻前面之折: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光械治家僮远而无所至极邪
B.统土豪恐前语发,状语武
C.除资政殿学士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D.至江州卒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4分)
(2)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李光为官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1),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注:(1)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待制集贤院待制:等待诏令
B.臣赖绪业 绪业:遗业,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鼓吹:鼓动,吹嘘
D.拔泥涂之久辱泥涂:比喻地位低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尔无忘乃父之志
B.又客董廷兰罢宰相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帝解今其智反不能及
D.自七岁属辞,四十年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译文: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译文:                                                              
(3)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