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中彦,字才甫,中孚弟。少以父任仕宋,为泾原副将,知德顺军事。睿宗经略陕西,中彦降,除招抚使。授彰武军承宣使,为本路兵马钤辖,迁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巩州,与秦凤李彦琦会兵攻之。王师下饶风关,得金、洋诸州,以中彦兴元尹,抚辑新附。师还,代彦琦为秦凤经略使。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中彦徙治北山,因险为垒,今秦州是也。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帅秦凡十年,改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以河南、陕西赐宋,中孚以官守随例当留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入夏,将窥关、陕,中彦与怀庆赵彬会两路兵讨之,洧败入于夏。中彦与兄中孚俱至临安,被留,以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恢复河南,诏征中彦兄弟北归,为静难军节度使,历彰化军、凤翔尹,改尹庆阳,兼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宗室宗渊殴死僚佐梁郁。郁远人,家贫无能赴告者。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改彰德军节度使,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人服其明。
逾年,除南京留守。时淮楚用兵,土民与戍兵杂居,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帅府怒其专决,劾奏之,朝廷置而不问。秩满,转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未几,致仕,西归京兆。明年,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构乱,既败,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
西羌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恃险不服,使侍御史沙醇之就中彦论方略,中彦曰:“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即至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还奏,上大悦,遣张汝玉驰驿劳之,赐以球文金带,用郊恩加仪同三司。以疾卒官,年七十五。百姓哀号辍市,立像祀之。
(节选自《金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州要冲而城不可守当:阻挡B.以中彦兴元尹领:兼任
C.中彦力为正其罪,置于法竟:最终D.所司皆依违不决:判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能表现张中彦公正严明的一组是(   )
①筑腊家诸城,以扼蜀道            ②中彦力为正其罪,竟置于法
③均赋调法,奸豪无所蔽匿          ④讼牒纷纭,所司皆依违不决
⑤中彦得戍兵为盗者,悉论如法      ⑥与之约降,事遂定,赏而遣之
A.①③④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朝将河南、陕西归还给宋朝之后,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
B.张中彦在任秦凤经略使的时候展示出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他能够准确根据地势的有利形势修筑城堡,使自己在防守中有险可据。
C.张中彦最初在宋朝为官,但是后来投降了金朝并被委以重任,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并攻陷了金、洋等多个州郡。
D.张中彦在处理同羌族的关系方面很有威信,他亲自约见羌族四位酋长,顺利同其约定招降办法,很快解决了四族不服管辖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籍民之从乱者数千人,中彦惟论为首者戮之。(5分)
(2)此羌服叛不常,若非中彦自行,势必不可。(5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1)统计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籍:登记,统计,1分;“民之从乱者”定语后置2分,论:论罪,治罪,1分;句意1分。)
(2)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服叛:服从,反叛,1分;不常,没有常性,1分;若非:如果不是,1分;自行:亲自前往,1分;势必:(这种)形势一定,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A当:处于。解答本题可将“当”放入原文中理解,依照语境理解实词含义。例如:“安步当车”,“当”的意思是“当做”。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军事方面;④讲的是“所司”,不是张中彦;⑥讲的是约降敌人。采用排除的方法,凡是含有这三项的都不能选。
小题3:
试题分析:“张中彦和兄长一起归附宋朝并在宋朝任职,直到后来金兵恢复河南,张中彦兄弟被迫又回到金朝”错。不是归附宋朝,是被迫留在宋朝;而返回金朝则没有被迫的成分。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最基本的要求应做到“信”、“达”。关键词语翻译一定要准确,特殊句式要体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和句式:(1)籍、论、“民之从乱者”定语后置;(2)服叛、不常、若非、自行、势必。
附【参考译文】
张中彦,字才甫,张中孚的弟弟。年轻的时候,因为父亲的关系,在宋朝为官。担任泾原副将,掌管德顺的军事。金睿宗进军陕西的时候,张中彦投降,被金任命为招抚使。后又被任命为彰武军承宣使,同时任本路兵马钤(qián)辖,再升任本路兵马都总管。
宋将关师古围攻巩州时,张中彦同驻守在秦凤的李彦琦联合进攻宋军。金兵攻破饶风关,取得金、洋等州。朝廷让中彦兼任兴元尹,抚恤协调新归附的各州。军队撤回之后,取代李彦琦任秦凤的经略使。秦州处在交通要道而城池不易防守,张中彦把治所迁移到北山,依据险要地势来修筑城堡,就是现在的秦州。又修筑了腊家等几个城堡,扼守进入四川的通道。中彦在秦州担任统帅总共10年,此后调任泾原路经略使知平凉府。
朝廷将河南、陕西归还宋朝,张中孚作为地方官,照例留守关中。熙河经略使慕洧谋反要叛逃西夏,并且想伺机侵犯关中、陕西,张中彦与怀庆的赵彬部会合,共同讨伐,慕洧兵败逃到了西夏。中彦与兄长中孚一起到临安,被南宋留下,张中彦被任命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清远军承宣使、佑神观提举、靖海军节度使。
皇统初年,金兵恢复河南,金朝下诏书征召中彦兄弟北归,并任命中彦为静难军节度使,历任彰化军、凤翔尹,又调任庆阳尹,兼任庆原路兵马都总管、宁州刺史。金朝的宗室宗渊打死了部属梁郁。梁郁是偏远之地的人,家中贫困没有能上告的人。中彦尽力为他公平处理,最终将罪人宗渊依法治罪。后来又调任彰德军节度使,实施平均赋调的征收制度,使土豪劣绅都不能逃避赋税,人们都叹服他的英明。
过了一年,中彦被任命为南京留守。当时淮楚地区正筹备军事行动,土民与戍守的兵卒杂居在一起,诉讼的状纸头绪纷繁,经管的官员都对应该依从还是违背某一方而犹豫不决。张中彦查得戍守的兵卒盗窃的,都依法论罪,当地指挥官怪他专断,上奏章弹劾他,朝廷放在一边不加追问。任期满后,转任真定尹兼河北西路兵马都总管。没多久,退休离官,向西回到京城。第二年,又被重新起用起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巩州刘海做乱,失败以后,统计的跟从作乱的百姓有数千人,张中彦只是给为首的论罪并处死了他。
西羌的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族依仗着地势奇险,不服从奇人的管辖,朝廷派侍御史沙醇之到中彦处讨论处置的方略,张中彦说:“这些羌人服从反叛没有常性,如果不是我中彦亲自前去,这种形势一定不能解决。”当即,中彦到了积石达南寺,酋长四人来求见,中彦同他们约定招降的办法,事情最终平定,中彦赏赐了他们然后让他们回去了。回来上奏朝廷,皇上很高兴,派张汝玉骑快马到驿站慰劳他,赐给他球文金带,用同三司一样的加恩礼。因病在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五。百姓罢市哀悼号泣,并立像来祭祀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遂趋出,欲去官。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复为中郎将使匈奴。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加赐黄金二十斤。育至南郡,盗贼静。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选自《汉书 萧育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漆令郭舜殿  殿:主持
B.责问,育为之请      见:被
C.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     辜:罪
D.育与博后有,不能终        隙:嫌隙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②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③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④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⑤传召茂陵令诣后曹                ⑥育至南郡,盗贼静
A.①③⑥B.②③⑥
C.②④⑤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意自已任后曹一职,想弃官而去,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候,江南多有盗贼,皇帝希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励。
D.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朋友,互相举荐担任官职。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矛盾,没有延续友谊,世人为之感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李光传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致者,悉辞之赙:钱物
B.舟过繁昌,或之曰绐:欺骗
C.既而桧议淮南守备彻:撤除
D.光于榻前面之折: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光械治家僮远而无所至极邪
B.统土豪恐前语发,状语武
C.除资政殿学士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得闻教
D.至江州卒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请将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4分)
(2)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4分)
小题4:第Ⅰ卷文言文中,传主李光为官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来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5分)
①子曰:“道不行,乘桴(木筏)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②子谓颜渊曰:“用(任用)之则行(施展抱负),舍之则藏(退隐),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
③孟子曰:“得志与民由(分享,为百姓服务)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
④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1),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诗歌,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注:(1)行在,本作“行在所”,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使待制集贤院待制:等待诏令
B.臣赖绪业 绪业:遗业,旧业
C.虽不足鼓吹《六经》鼓吹:鼓动,吹嘘
D.拔泥涂之久辱泥涂:比喻地位低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有臣如此,陛下忍弃之尔无忘乃父之志
B.又客董廷兰罢宰相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C.帝解今其智反不能及
D.自七岁属辞,四十年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小题3: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杜甫积极进取的一项是(   )
①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 
②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 
③陛下果委而相之
④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 
⑤伤时桡弱,情不忘君
⑥甫放旷不自检
A.①②④B.①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杜甫为了摆脱贫困状态、成就功名,一心为朝廷效力,因而多次献上歌功颂德的文章,他的文章果真打动了皇帝。
B.杜甫为房琯辩护,认为房琯是宰相的儿子,是位学术精纯的儒者,有才能,重情义,但他的缺点是生性过于简慢,希望君主“罪细,不宜免大臣”。
C.唐玄宗很看重杜甫,命令宰相考查杜甫的文章,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觉得这个官太小,因此没有接受。后在玄宗祭祀于太清宫期间杜甫献上了三篇赋,又极力赞扬自己的文才,才被提拔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忠君爱国的知识分子,正是因为他矢志不渝的忠君报国思想,以及“数尝寇乱”,郁郁不得志的遭遇,他的诗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
译文: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译文:                                                              
(3)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1分)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
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送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小题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躬自抚养 躬自:亲自B.臣以险衅险衅:坎坷、祸患
C.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D.矜悯愚诚 矜悯:夸耀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密奉事孝谨闻勇气闻于诸侯
B.有暇讲学忘疲 欲奉诏奔驰,以刘病日笃
C.非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之所明知卿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D.齐桓得管仲霸赂秦力亏,破灭之道也
小题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先以简洁精练的语言写自己的孤苦,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作铺垫。
B.强调祖母刘的病“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以突出李密的孝情不同于一般的母孙之情。
C.《陈情表》的第一自然段,写自己与祖母刘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以发对祖母的孝情。
D.李密在祖母去世之后,被迫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宿愿。
小题4:翻译下面语句。(12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
翻译:                                            
(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