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____观。(1分)
小题2: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注】①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②醯(xī):醋。
答案

小题1:择友
小题2:第一问:醋是小物,有就说有,无就是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要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古代文化经典研读是难点,要正确解答题目,除了有较好的文言功底外,还要对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比较熟悉。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不仅要能背诸子百家的文章,更要了解其思想的精华和形成的过程。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由此可见,本则论语是谈择友观的。
小题2: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考生要了解中国古代思想家论述的特点。我国古代思想家,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论述自己的观点不是重在说理,而是重在叙事。他们将哲理蕴含在叙事之中。比如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没有一句说理的话,全都是叙事,但在叙事中隐含了他的思想。他赞同曾皙的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所描绘的和谐美好的景象就是“仁”带来的。本题第一问:有人向微生高借醋,微生高没有,而到邻居那里转借。这在孔子看来是不“直”。虽然微生高尽力满足别人的愿望,在某种意义上符合助人为乐的美德,但微生高隐瞒了自己家里没有醋的真实情况,这种隐瞒本身就是不“直”的表现。第二问:由此可见,孔子认为要助人,但更要为人正直,这是一个道德准则。所以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 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 ”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 ”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 ”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 ”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 ”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 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 ”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麸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之,以慰我思! ”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 ”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 如濂戒,君子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罪,还告父兄无恐若:你们
B.道中牛死脱:逃离
C.愿得只履之事:供奉
D.君子其能受善言云多:称赞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20~23题。(10分)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见,况伯喈女乎?又琰之流离必在父死之后董卓既诛伯喈乃遇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连载之本传.可以一笑也。
(节选自苏轼《题蔡琰传》)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青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小题2:作为地名,文中“东京”即今天的(限填城市名)(1分)
小题3:依据材料,其中的《列女传》出自(3分)
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宋史》
小题4:苏轼从哪几方面判断蔡琰二诗为拟作?请简要概括。(不超过20个字)(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台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县之大家。大家惟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輒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遣之读书。踰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擒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賕,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譖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制。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稍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皆长跪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设置僚属。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县之大家舍:寄居
B.其父见其志不可夺:改变
C.时吴氏家师儒延:迎接
D.鼎治,鼎论如法属:交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市中儿嬉敖客亦知夫水
B.皆长跪月乎具告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陈说及其之既倦
D.见称如此皆出于此乎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组是
①輒能言诸生所诵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改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的机会,后来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防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了一名驿丞,使部属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郎中、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之,不问。(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驳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益牢。将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习知山川道径素:向来
B.将囚论:讨论
C.府县短长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判决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口”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口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口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口以讽谏
A.①且②则③所B.①以②于③因
C.①且②则③因D.①以②于③所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