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①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①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城,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葸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赵葸。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①代:地名。②莫府:“莫”通“幕”;幕府,将帅在外的营帐,即为处理军政事务的衙署。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赵王李牧,李牧如故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
B.出战,不利,失亡多范增目项王
C.便宜置吏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D.王翦急击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小题2:以下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牧用兵之道的一组是(    )
①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        ②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③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    ④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⑤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⑥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牧守边,厚遇士卒,抚慰边民,根据需要任用官吏,利用贸易租税以充军费,使边防得以巩固。
B.李牧对匈奴采用欲擒故纵的战术,一旦时机成熟,便巧布奇阵,大败敌军,迎来了边境十几年的安宁。
C.李牧坚持固守营垒的政策,不慕虚荣,不怕撤职,审时度势,排除干扰,从军事上和物质上积极备战,不愧为一代名将。
D.李牧的战略战术,在思想上麻痹了敌人,但将士们不理解,当权者也不理解,这正衬托出他的风采和品质。
小题4:对下列语句进行翻译。(14分)
(1)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4分)
(2)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4分)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分)
(4)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
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立即处以斩刑。 (4分)
⑵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逃跑,丢下几千人给匈奴。(4分)
(3)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3分)
(4)也用来说明(阐明)死生的重大意义,一个平民的死,对国家兴亡也是有重大作用的啊(3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项都解释为“屡次”、“多次”。A项前句为“责备”,后句为“礼让”;C项前句为“根据”,后句为“因为”;D项前句为“趁机”,后句为“通过”。
小题2:
试题分析:②句强调在赵王责备的情况下,李牧仍坚持自己的做法;④句讲述“边士”情况,⑥句讲述李牧用兵收到的效果。
小题3:
试题分析:A文中无“抚慰边民”的意思。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几头牛犒劳土兵,教士兵射箭、骑马。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立即处以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像以前那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代替他边将的职务。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当时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于是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帅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每天(或“常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使用,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又大力组织放牧,让人民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率众假装逃跑,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金,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葸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死了。撒消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剪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葸的军队,***了赵葸,俘虏了赵王赵迁和齐国的将领颜聚,终于消灭了赵国。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颖,字叔献,潭州湘潭人。父,娶赵方弟雍之女,二子,长曰显,有拳勇,以材武入官,数有战功,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赵氏诸舅以其类己,每加赏鉴。成童即能倍诵诸经,中童子科,复从兄学弓马,母不许,曰:“汝家世儒业,不可复尔也”。遂感励苦学,尤长于《春秋》。
绍定三年,赵范讨李全,檄颖入幕,颖常微服行诸营,察众志向,归必三鼓。后全败,遣颖献俘于朝,以赏补官。五年,登进士第,即授京秩。历官知平江府兼浙西提点刑狱,移湖南兼提举常平。性不喜邪佞,尤恶言神异,所至毁淫祠数千区,以正风俗。衡州有灵祠,吏民夙所畏事,颍撤之,作来谂堂奉母居之,尝语道州教授杨允恭曰:“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允恭对曰:“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颖甚善其言。
以枢密都承旨为广东经略安抚使。潮州僧寺有大蛇能惊动人,前后仕于潮者皆信奉之。前守去,州人心疑焉,以为未尝诣也;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颖至广州,闻其事,檄潮州令僧舁蛇至,载以阑槛,颖令之曰:“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既及期,蠢然犹众蛇耳,遂***之,毁其寺,并罪僧。
颖为人正直刚果,博学强记,吐辞成文,书判下笔千言,援据经史,切当事情,仓卒之际,对偶皆精,读者惊叹。临政善断,不畏强御。在浙西,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一日轮对,理宗曰:“闻卿好***。”意在浙狱,颖曰:“臣不敢屈太祖之法以负陛下,非嗜***也。”帝为之默然。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第,即授京秩。登:考中
B.咸守不敬蛇神故致此臣咎:责怪
C.援据经史,当事情切:符合
D.不敢太祖之法以负陛下屈:曲解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胡颖“不喜邪佞”的一组是(      )(3分)
①成童即能倍诵诸经               ②所至毁淫祠数千区  
③吾夜必瞑坐此室,察影响,咸无有 ④尔有神灵当三日见变怪,过三日则汝无神矣
⑤遂***之,毁其寺,并罪僧         ⑥荣王府十二人行劫,颖悉斩之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胡颖自幼风神秀异,机警不常,他想跟从哥哥学习弓箭骑马,但母亲勉励他要承继世代读书的家风。
B.潮州的百姓和先后在潮州任职的官员都信奉并礼敬寺庙里的一条大蛇,胡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这不过是条普通的蛇而已。
C.胡颖拆除衡州一座灵祠,修建了来谂堂奉养母亲,他担心这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会有鬼神作怪,于是在晚上独自坐在屋子里观察,然后才敢让母亲居住。
D.胡颖博闻强识,出口成章;他为官正直,刚毅果断,面对皇帝意有所指的问询,他也能坦然直言相告,令皇帝无言以对。
小题4:把文字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为无则无矣,从而察之,则是又疑其有也。(4分)
(2)已而旱,咸咎守不敬蛇神故致此,后守不得已诣焉,已而蛇蜿蜒而出,守大惊得疾,旋卒。(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张全义,字国维,濮州临濮人。祖琏,父诚,为田农。全义少为县署役夫,尝为令所辱。黄巢起冤句,全义亡入巢军。巢入长安,以全义为吏部尚书,充水运使。巢败,依诸葛爽于河阳,屡有战功,爽为泽州刺史。爽卒,事其子仲方,仲方为留后,表全义为河南尹。梁祖建号,以全义兼河阳节度使,封魏王。性勤俭,善抚军民,虽贼寇充斥,而耕务农,由是仓储积。王初至洛,井邑穷民,不满百户。于麾下百人中,选可使者一十八人,命之曰屯将。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民之来者抚绥之,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渐众。王命农隙,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行之一二年,每屯增户。大者六七千,次者四千,下之二三千,共得丁夫闲弓矢、枪剑者二万余人。有贼盗即时擒捕之,刑宽事简,远近归之如市。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五年之内,号为富庶。每农祥劝耕之始,王必自立畎亩,饷以酒食。数年之间,京畿无闲田,编户五六万。乃筑垒于故市,以防外寇。王每喜民力耕织者,某家今年蚕麦善,去都城一舍之内,必马足及之,悉召其家老幼,亲慰劳之,赐以酒食茶彩,丈夫遗之布裤,妇人裙衫。每观秋稼,见田中无草者,必下马命宾客观之,召田主慰劳之,赐之衣物。若见禾中有草,地耕不熟,立召田主集众诘之。民诉以牛疲或阙人耕锄,则田边下马,立召其邻责之曰:“此少人牛,何不众助之?”邻皆伏罪,即赦之。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田夫田妇,相劝以耕桑为务,是以家有蓄积,水旱无饥民。天成初,薨于洛阳私第,年七十五,谥忠肃。
(节选自《旧五代史·张全义传》)
【注】冤句:今山东菏泽。梁祖建号:梁太祖朱温建立后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祖琏,父诚,为田农世:世代
B.爽为泽州刺史表:表彰
C.虽贼寇充斥,而耕务农劝:鼓励
D.由是仓储积殷:富足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张全义“善抚军民”的一项是(3分)
①爽卒,事其子仲方 ②每人给旗一口,榜一道,令招农户耕种 ③无重刑,无租税,流民之归渐众   ④五年之内,号为富庶 ⑥赐以酒食茶彩 ⑥选丁夫授以弓矢枪剑,为坐作进退之法
A.①⑤⑥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全义是农家子弟出身,年少时曾在家乡县衙做差役,后来离开家乡,投身黄巢的军队。黄巢攻占长安后,曾任用张全义做史部尚书和水运使。
B.张全义崇尚节俭,勤于政事,尤其喜欢那些勤劳耕作的百姓,如果有人家养蚕种麦比较好,只要距都城不超出三十里地,他都一定亲自骑马前去慰劳。
C.看见谁家地里没有杂草,张全义会下马让随行宾客们观看,并赏赐田主。如果见庄稼中有草,地耕得不松软,就立即叫来田主,并在众人面前责打训斥。
D.洛阳地区的民众在张全义的治理下,百姓们致力于农桑,因此家家有蓄积,即使遇到水旱灾害时也没有出现饥荒的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耕且战,岁滋垦辟,招复流散,待之如子。
(2)自是洛阳之民无远近,民之少牛者相率助之,少人者亦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 “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其气。’“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动气,气壹则动志也,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摘自孟子《公孙丑上》节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此霸王,不乎异:奇特
B.持其志,无其气暴:糟蹋
C.夫志焉,气次焉至:周到
D.非义袭而之也取:取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若挞于市朝故一世雄也
B.志壹动气淇有岸
C.敢问夫子恶长其闻道也固先
D.其外之也尤不能之兴怀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4分)
(2)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4分)
小题4:孟子认为要培养“浩然之气”,最根本的是做什么?请用原文二字概括,并简要说明其理由。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划9处)(4分)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
王 利 用 传
王利用,字国宾,通州潞县人。辽赠中书令、太原郡公王籍之七世孙,高祖以下皆金。利用幼颖悟,弱冠与魏初同学,遂齐名,诸名公交口称誉之。初事世祖潜邸①,中书为掾,辞不就。
中统初,命监铸百司印章,历太府内藏官,出为山东经略司详议官,迁北京奥鲁同知,历安肃、汝、蠡、赵四州知州,入拜监察御史。蓟州有禁地,民不得射猎其中,逻者诬州民禁,籍家,利用纠之。逻者诉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擢翰林待制,兼兴文署,奉旨程试上都、隆兴等路儒士。升直学士,与耶律铸同修实录。出为河东、陕西、燕南三道提刑按察副使、四川提刑按察使。四川土豪有持官府长短者,问得实,而当罪,民赖以安。都元帅塔海,抑巫山县民数百口奴,民屡诉不决,利用承檄问,尽出为民。
大德二年,改安西、兴元两路总管。其在兴元,减职田租额,站户之役于他郡者悉除之,民甚便焉。有妇毒***其夫问药所从来吏教妇指为富商所货狱上利用曰家富而货毒药岂人情哉讯之果冤也。未几,致仕,居汉中。   
成宗朝,起太子宾客,首以切于时政者疏上十七事。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利用老病不能朝,帝遣医诊视之,利用谓弟利贞、利亨曰:“吾受国厚恩,愧不能报,死生有命,药不能为也。”遂卒,年七十七。                               (选自《元史.王利用传》)
①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以下皆金仕:出仕做官
B.中书为掾,辞不就。辟:邀请
C.逻者诬州民禁,籍其家冒:违反
D.利用承檄问,尽出为民核:审查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初事世祖潜邸逻者诉
B.而当罪利用老病不能朝
C.抑巫山县民数百口奴起太子宾客
D.籍家问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利用小时候聪颖过人,二十岁时与魏初齐名。后中书省征召他为掾吏,他推辞没有赴任。
B.王利用担任太子宾客时把十七件事写疏上奏,表现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时事的深刻思考。
C.王利用担任安西路总管期间,减轻职田的租额,在其他郡出徭役的站户全部被免除掉。
D.为了百姓利益,王利用敢于冒犯元朝统治者,勇气令人赞佩。
小题4:文言翻译。
⑴ 逻者诉于上,利用辨愈力,卒以所没入悉归之民。(3分)
⑵ 帝及太子嘉纳之,皇后闻之,命录别本以进。(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有 妇 毒 *** 其 夫 问 药 所 从 来 吏 教 妇 指 为 富 商 所 货 狱 上 利 用 曰 家 富 而 货 毒 药 岂 人 情 哉 讯 之 果 冤 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汝咸,字华学,浙江鄞县人。少随父锡嘏讲学证人社,黄宗羲曰:“此程门之杨迪,朱门之蔡沈也。”康熙三十年,会试第一,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民好讼,严惩讼师,无敢欺者。县中赋役故贵户长主办,版籍混淆,吏缘为奸。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以三百户为一保,第其人口多寡供役。五年一编丁,而役法平。吏胥以不便挠之,大吏摇惑,汝咸毅然不回,奸人无所施技。民乐输将,赋无负。
俗轻生,多细故服断肠草死,挟以图财。汝咸力惩其弊,令当刑者掘草根赎罪。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毁学宫伽蓝祠,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表章之。归诚书院,乃黄道周讲学地,僧据,逐而新之。无为教【注】者,男女群聚蔬礼佛,籍其居为育婴堂。西洋天主教要大吏将于漳浦开堂,却止之。修文庙,造祭器,时会邑中士绅于明伦堂讲经史性理诸书。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修朱子祠。教养兼施,风俗为之一变。会大水骤涨,几及城堞,负钱登城,多为木筏,渡一人与钱三十,人皆以钱助拯,活者数千。多方抚恤,虽灾不害。
土寇伏七里洞,将入海,发兵击之,走山中。密招贼党,诱擒其渠曾睦等,余党悉散。又擒海盗徐容,尽得贼中委曲,赦罪,责以招抚。诸盗归诚,海氛遂清。汝咸任漳浦凡十有八年,大吏因南靖多盗,调使治之,县民请留不得,构生祠日月湖书院,岁时祀之。汝咸至南靖,诸盗自首抚,开示威信,颂声大作。
四十八年。内迁刑部主事,擢御史。会海盗陈尚义乞降,汝咸自请往抚。圣祖命郎中雅奇偕汝成所荐阮蔡生往,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擢通政使参议。五十三年,命赴甘肃赈荒,徒步穷乡,感疫,卒固原。漳浦士民闻之,奔哭于月湖书院,醵金置田,岁祀不绝。
(选自《清史稿》卷四百七十六,有删节)
【注】无为教:创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教义近于禅宗南派的教派。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乐输将,赋无负逋:拖欠
B.故儒陈真晟、周瑛、高登诸人所著书葺:修筑
C.男女群聚蔬礼佛茹:吃,食用
D.诸盗自首抚就:接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多细故服断肠草死B.乃黄道周讲学地,僧据
宾客奎蔺相如门竟秦所灭
C.赦罪,责以招抚D.感疫,卒固原
可怪也欤                  其势弱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陈汝咸为官兴利除弊的一组是
①成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福建漳浦知县 ②汝咸躬自编审人丁,各归现籍
③禁舁神疗病,晓示方证,自制药以济贫者 ④无为教者,男女群聚茹蔬礼佛
⑤设义学,延诸生有学行者为之师        ⑥尚义率其党百余人果就抚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⑥D.④⑤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证人社讲学时,陈汝咸的父亲受到大儒黄宗羲的称赞;陈汝咸自幼深受父亲影响,长大以后也不同凡响。
B.漳浦县户口登记情况长期混乱,猾吏趁乱为奸。陈汝咸任知县后,亲自审核,重新登记,清除了多年积弊。
C.陈汝咸深谙治民之道,重视文化建设,教养兼施,多措并举,改变县内多年的陋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D.南靖多盗,上级调陈汝咸前去治理;漳浦士民请求留任,但未获准,于是就为汝咸修筑生祠以表感念之情。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2)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3分)
(3)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