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课内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见梁惠王      见:谒见,拜见。
B.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弑:***害。(专指臣***君,下***上)。
C.不夺不餍餍:满足。
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遗留。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鸡鸣而起
A.不远千里而来B.亦有仁义而已矣
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孟子观点相近的一项是 (  )(3分)
A.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B.正身以俟时,守己而律物
C.焉能作堂上燕,衔泥附炎热
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二)课外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①羖:公羊。②累绁:用绳索捆绑。
小题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诫其嗣懿子曰诫:告诫。
B.已而去鲁,斥乎齐去:到达。
C.昔秦穆公国小处辟辟:偏辟。
D.孔子遂行,反乎鲁反:返回。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B.
C.D.
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喜欢礼仪,得到了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受到了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然而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情不自禁和痴迷以及齐国人对此的赞赏,却让齐景公感到了宝座的倾危而没能重用他。
小题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人亦忧其忧。(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B
小题5:A
小题6:D
小题7:
(1)我不跟这世间众生在一起,又跟谁在一起呢?
(2)富和贵,这是人人想得到的东西;可如果不能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富贵,君子不会接受。
(3)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的人,百姓也会以他的快乐为快乐。以百姓的忧虑为忧虑的,百姓也会以他的忧苦为忧苦。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D项,遗,遗弃。联系成语:路不拾遗——指的是路上没有人会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淳朴,人们品行高尚。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与例句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B项是助词,C项连词,表并列,D项是连词,表转折。
小题3:
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诗句含义,比较异同。C项,含义:怎么能作那厅堂上的燕子,只知衔泥为自己筑巢去依附时贵的权势之家。杜甫这句诗,是讽刺小人为利益依附权贵,无所不为。这和孟子所说的为了利益无所不为造成国家不安、而为了仁义就会天下安定一致。
小题4:
试题分析: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也可联系成语、课文中改字的用法作为验证或分析依据。注意学习中要积累古今异义、通假字、活用。B项,去:离开。《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也。”《木兰辞》“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狼》“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这几个句子中的“去”都是“离开”的含义,另外“去”还有“距离”含义,如:《赤壁之战》“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归去来兮辞·序》“彭泽去家百里”。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项,介词,“在”/语气词,“吗”;B项,介词,“把”;C项,介词,“在”;D项,副词,“将要”。
小题6: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D项,齐景公不重用孔子的原因是齐大夫想害孔子,齐景公感到自己年事已高不能保证他所喜爱的孔子在自己退位后仍能被赏识,恐其受到迫害。
小题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注意:(1)斯、徒、谁与(2)是……也、所欲、以、其道、处(3)两个“乐”“忧”
【译文】
(一)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孟老,您不远千里到这里来,将对我国有什么利益?”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只谈利呢?只要强调仁义就够了。大王说,‘怎样才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才对我的封地有利?’那么,一般士子以至老百姓也都会说,‘怎样才对我本人有利?’这样,上上下下互相牟取私利,那国家可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君篡权的一定是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大夫拥有千辆兵车,在兵车千乘的国家中,大夫拥有百辆兵车,这些大夫的产业不是不多。但是,假若轻道义,重私利,那么,大夫若不把国君的产业完全夺去。是不会满足的。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讲仁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所似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何必要讲利呢。
(二)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孔子十七岁时,鲁国的大夫孟釐子病重,快要死了,釐子告诫自己的后代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能当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能显达的人出现。现在孔子年纪小却喜欢礼仪,他不就是要显达的人吗?我就要死了,你们一定要拜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社会地位低贱。成年后,曾经在季氏的门下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官,出纳钱粮计量公平准确;又曾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官,畜牧繁殖增长。由此,担任司空。不久,他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到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围困,于是又返回鲁国,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
鲁昭公二十年,孔子已经三十岁了。齐景公和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从前秦穆公国家小,又处在偏僻的地方,他能称霸是靠什么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然小,但是它的国君的志向很大,虽然处于偏僻的地方,但施政却很得当。他亲自推举用五张羊皮赎回的百里奚,授予他大夫的爵位,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和他谈了三天的话,然后让他执掌国政。用这种精神治理国家,就是称王于天下也能做到,他只称霸还小了一点。”景公听后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时,鲁国发生动乱。孔子到了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的关系接触景公。孔子和齐国的乐官谈音乐,听到韶乐,就学起来,三个月竟然尝不出肉味来,齐国人称赞他这种专心致志的精神。齐国的大夫想害孔子,孔子知道了。景公说:“我老了,不能任用你了。”孔子于是辞行,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了,他由大司寇代理丞相职务。
孔子七十三岁时,在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去世。
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两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寿之志三国也,纪 魏 而 传 吴 蜀 夫 三 国 鼎 立 称 帝 魏 之 不 能 有 吴 蜀 犹 吴 蜀 之 不 能 有 魏 也 寿 独 以 帝 当 魏 而 以 臣 视 吴 蜀 吴 蜀 于 魏 何 有 而 然 哉 此 寿 之 失 也。噫!固讥迁失,而固亦未为得;晔讥固失,而晔益甚,至寿复尔。史之才诚难矣!后之史宜以是为鉴,无徒讥之也。
(节选自苏洵《史论》)
小题2: 除了司马迁、班固,请写出文段中提及的另外两位史学家的姓名。(2分)
小题3: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苏洵的史评结论。(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师丹字仲公,琅琊东武人也。治《诗》,事匡衡。元帝末,为博士。建始中出为东平王太傅。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举丹论议深博、廉正守道,征入为丞相司直。成帝末年,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哀帝即位,为左将军,赐爵关内侯,领尚书事,遂代王莽为大司马。
初,哀帝即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衷王母本夏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宏:“知皇太后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亡秦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纳用莽、丹言,免宏为庶人。郎中令泠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蕃国之名以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宜为共皇立庙京师。”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丹议独曰:“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所以明尊卑无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丹由是渐不合上意。
会有上书言古者以龟贝为货,今以钱易之,民以故贫,宜可改币。上以问丹,丹对言可改。章下有司议,皆以为行钱以来久,难卒变易。丹老人,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又丹使吏书奏,吏私写其草,丁、傅子弟闻之,使人上书告丹上封事①行道人遍持其书。上以问朝臣,皆对日:“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事下廷尉,廷尉劾丹大不敬。
事未决,给事中博士申成、炔钦上书言:“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发愤懑,奏封事,不及深思远虑,使主簿书,漏泄之过不在丹。以此贬黜,恐不厌众心。”上贬成、钦秩各二等,遂策免丹。
平帝即位,征丹诣公车,赐爵关内侯,食故邑。数月,太皇太后诏大司徒、大司空曰:“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故定陶太后造称僭号,甚悖义理。关内侯师丹端诚于国,不顾患难,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可谓社稷之臣矣。有司条奏邪臣建定称号者已放退,而丹功赏未加,非所以章有德报厥功也。其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为义阳侯。”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封事:古代臣下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事匡衡治:研习
B.车马衣服宜皆皇之意称:称赞
C.以此贬黜,恐不众心厌:使……心服
D.非所以有德报厥功也章:表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天下一统,称亡秦以为比喻②以父母之遗体行殆,死有余责
B.①今钱易之,民以故贫②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C.①关内侯师丹端诚国②若亡郑而有益君,敢以烦执事
D.①以厚丘之中乡户二千一百封丹②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师丹“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立定陶王为皇太子,以丹为太子太傅
②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
③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义不得复改
④忘其前语,后从公卿议
⑤丹经行无比,自近世大臣能若丹者少
⑥执忠节,据圣法,明尊卑之制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师丹曾以匡衡为师,出任过东平王太傅。后因丞相方进、御史大夫孔光的推荐人京做了丞相司直。
B.师丹曾与王莽一起先后反对过高昌侯董宏上书尊称定陶共王后为“皇太后”的建议与郎中令泠褒等人的上书。
C.师丹曾经因属下私自写下奏章草稿被廷尉以大不敬罪弹劾。后为之申辩的两名给事中被降级,师丹被免职。
D.师丹在汉平帝即位后被赐爵关内侯.享食原来的封邑。后来,太皇太后认为师丹忠诚国家,封他为义阳侯。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上复下其议,有司皆是褒、犹言。(3分)
(2)大臣奏事泄而令其流闻四方,乃显谏求忠。(4分)
(3)夫褒有德,赏元功,先圣之制,百王不易之道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9分,每小题3分)
明 察
[明]冯梦龙
非察不神,察非智不精。是以知察之为用,神矣广矣。善于相人者,犹能以鉴貌辨色,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况乎其事而察其心?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盖非明不能察,非察不显明。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
单县有田作,其妇饷之。食毕,死。翁姑曰:“妇意也。”陈于官。不胜箠楚,遂诬服。自是天久不雨。许进时官山东,曰:“狱其有冤乎?”乃亲历其地,出狱囚遍审之。至饷妇,乃曰:“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人,计之至密者也。焉有自饷于田而鸩之者哉?”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妇曰:“鱼汤米饭,自荆林,无他异也。”公乃买鱼作饭,投荆花于中,试之狗彘,无不死者。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苏人出商于外,其妻蓄鸡数只,以待其归。数年方返,***鸡食之,夫即死。邻人疑有外奸,首之太守姚公。之,无他故。意其鸡有毒,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果***二人,狱遂白。盖鸡食蜈蚣百虫,久则蓄毒。
张昺以进士知铅山县。有卖薪者,性嗜鳝。一日自市归,饥甚,妻烹鳝以进,恣之,腹痛而死。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械系逾年,公始至,阅其牍,疑中鳝毒。召渔者捕鳝得数百斤,悉置水瓮中,有昂头出水二三寸者,数之得七。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因出死囚与食,才下咽,便称腹痛,俄仆地死。妇冤遂白。
  《神政记》载此事,谓公受神教而然,说颇诞。察狱者自宜留心,何待取决于冥冥哉!
——《智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人之忠贤奸,有不灼然乎倭:奸诈、奸邪
B.鱼汤米饭,自荆林度:经过、路过
C.之,无他故鞫:审问、审讯

20080801

D.阅其,疑中鳝毒牍:医药书籍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明察”之方法的一组是(  )
① 察人之富贵寿贫贱孤夭           ② 公异之,召此妇面烹焉
③ 令人觅老鸡,与当死囚遍食之     ④ 妇冤遂白,即日大雨如注
⑤ 察狱者自宜留心                 ⑥ 遂询其所馈饮食及所经道路
A.①③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农夫就死了。妇人的公婆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屈打成招,被处决后,上天很久没有下雨。
B.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数年后才回家,妻子***了老母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于是公婆向太守告发儿媳妇。姚公审查之后,才使冤狱昭雪。
C.张昺任职铅山县时,曾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大吃鳝鱼后腹痛而死;保长说是卖柴人的妻子毒死丈夫。张昺受神仙指引很快破了案。
D.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得情而天下无冤民,诘奸而天下无戮民,夫是之谓明察。(4分)
(2)夫妇相守,人之至愿;鸩毒***人,计之至密者也。(3分)
(3)邻保谓妻毒夫,执送官,拷讯无他据,狱不能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4分)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孟子·公孙丑上》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过百龄传
秦松龄
锡固多佳山水,间生瑰闳奇特之士,常以道艺为世称述。若倪征君云林以画,华学士鸿山以诗,王佥事仲山以书,乃今过处士百龄者,则以弈。其为道不同,而其声称足以动当世则一也。
百龄名文年,为邑名家子。生而颖慧,好读书。十一岁时,见人弈,则知虚实先后、进击退守之法。日:“是无难也。"与人弈,弈辄胜。于是闾党间无不奇百龄者。时福清叶阁学台山先生,弈品居第二。过锡山,求可与敌者,诸乡先生以百龄应召,至则尚童子也,叶公已奇之。及与弈,叶公辄负。诸乡先生耳语百龄日:“叶公显者,若当阳负,何屡胜?’’百龄艴然①日:“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叶公果益器之,欲与俱北,以学未竞辞。自是百龄之名,噪江以南。
遂益殚精于弈。不几年,学成,日:“可以应当世矣!’’会京师诸公卿闻其名,有以书邀致者,遂至京师。有国手日林符卿,老游公卿间,见百龄年少,意轻之。一日,诸公卿会饮,林君谓百龄曰:“吾与若同游京师,未尝一争道角技,即诸先生何所用吾与若耶?今愿毕其所长,博诸先生欢。’’诸公卿皆日:“诺!"遂争出注,约百缗。百龄固谢不敢。林君益骄,益强之,遂对弈。枰未半, 林君面颊发赤热,而百龄信手以应,旁若无人。凡三战,林君三北。诸公卿哗然,日:“林君向固称霸,今得过生,乃夺之矣!’’复皆大笑。于是百龄棋品遂第一,名噪京师。
当是时,居停主②某锦衣者,以事系狱,或谓百龄日:“君为锦衣客,须谨避,不然,祸将及。’’百龄毅然曰:“锦衣遇我厚,今有难而去之,不义。且吾与之交,未尝干以私,祸必不及。’’时同客锦衣者悉被系,百龄竞免。
已天下多故,百龄不欲久留,遂归隐锡山。日与一二酒徒狂啸纵饮,不屑屑与人弈,独征逐角戏以为乐。百龄素贫,出游辄得数百金,辄尽之博篡。其戚党谯呵百龄,百龄日:“吾向者家徒壁立’,今所得资,俱以弈耳。得之弈,失之博,夫复何憾?且人生贵适志,区区逐利者何为?”噫,若百龄者,可谓奇矣!以相国之招而不去,以金吾之祸而不避,至知国家之倾覆而急归;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
张山来日:善弈者多在垂髫,然其人往往啬于寿。今过君独历四十余载,岂其命名为之兆耶?
(选自《虞初新志》)
【注】①艴(m)然:生气的样子。②居停主:出租房屋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当负阳:假装
B.乃之矣夺:改变
C.其戚党呵百龄谯:责怪
D.且人生贵志适:舒适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过锡山,求可敌者至尚童子也
B.与一生彘肩学不思则罔
C.以相国之招不去其人往往啬于寿
D.因人之力而敝余亦悔其随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把第1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弈固小技,然枉道媚人,吾耻焉;况叶公贤者也,岂以此罪童子耶?(4分)
(2)为公卿门下客者垂四十年,而未尝有干请,若百龄者,仅谓之弈人乎哉?(4分)
小题4:第工卷文言文中,过百龄在为人处世方面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