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之云,不亦宜乎!”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小题1:上文中画线词语“夫子”A、B在文中分别具体指谁?(2分) 小题2:从中表现了子贡对孔子怎样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6分) |
答案
小题1:孔子 叔孙武叔 小题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夫子”是古代对饱学之士的尊称,这里前一个代指孔子,后一个应该指叔孙武叔。 小题2: 试题分析: 材料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观点态度,以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论语·公冶长》中有这样一则文字: 季文子①三思而后行。 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才行动。孔子听到了,说:“想两次,也就可以了。”) 我们一直以为“三思而后行”是孔子的主张。读了上面的话,才知道其实孔子对此是持批评态度的。你认为孔子的批评是否有道理?请自主确立观点,寻找论据,安排好论证层次,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王军壁垓下军:驻扎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随从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D.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 |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 B.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不忍杀之,以赐公 | C.籍独不愧于心乎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D.吾为公取彼一将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小题3:下列各项的句子和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骑能属者百余人耳A.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 小题4:下列各项中都能表明项羽“视死如归”的一项是( )(3分)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④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⑤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项羽多情善感。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 B.项羽极端自负。“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在只剩百余人的情况下,仍然没有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而一味归咎于天命。 | C.项羽骁勇善战。在东城溃围的快战中,项羽的每次行动都给敌军有效的打击,而楚军只损失两人,项羽确实勇猛无敌。 | D.项羽知耻重义。渡江西征时子弟八千人,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怜爱又有什么脸面?纵使他们不说什么,心中也是愧疚难当,于是自刎。 | 小题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方山子传 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适:恰好 | B.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耸:惊奇 | C.见方山子从两骑从:带领 |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使:让 |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A.欲以此驰骋当世而告以成功 | B.鹊起于前刃若新发于硎 |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 D.见其所著帽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余既耸然异之A.掠江东南去 |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函梁君臣之首 |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小题4:下列各项全都是苏轼见到方山子时感到惊异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①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③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④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⑤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小题5:下列各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方山子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得到乡里的游侠之士的推崇。 | B.山里没有人认识方山子。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和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样子相似,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 C.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在河北还有田地,收入颇丰,然而他都抛开不去享用。 | D.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异士,但是苏轼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被贬隐居在此或许能遇见他们。 | 小题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金安节,字彦亨,歙州休宁人。资颖悟,日记千言,博洽经史,尤精于《易》。宣和六年,由太学擢进士第,调洪州新建县主簿。迁殿中侍御史。韩世忠子彦直直秘阁,安节言:“今彦直复因父任而授,是自废法也。”不报。任申先除待制致仕①,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秦桧兄梓知台州,安节劾其附丽梁师成,梓遂罢,桧衔之。未几,丁母忧②去,遂不出。桧死,起知严州,除浙西提刑。 迁礼部侍郎。迁侍讲、给事中。金主亮犯淮,安节陈进取、招纳、备守三策,而以备守为进取、招纳之本。杨存中议省江、淮州县,安节言:“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魏明帝云:‘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孙权筑濡须坞,魏军累攻不克,守将如甘宁等,常以寡制众。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且濡须、巢湖之水,上接店步,下接江口,可通漕舟,乞择将经理。”存中议遂格。 孝宗嗣位,龙大渊、曾觌以潜邸③旧恩,隆兴改元,大渊、觌并除知阁门事,时台谏相继论列,奏入不出,上意未回,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奏:“陛下即位,台谏有所弹劾,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臣等若奉明诏,则臣等负中外之谤;大臣若不开陈,则大臣负中外之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上意解。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上谕之曰“朕知卿孤立无党。”张浚闻之,语人曰:“金给事真金石人也。” 与秦桧忤,不出者十八年,及再起,论事终不屈,人以此服之。拜兵部侍郎。逾年,权吏部尚书兼侍读。乾道六年卒,年七十七。有文集三十卷、《奏议表疏》、《周易解》。 (节选自《宋史》卷三八六) 注:①待制致仕:待制,官名;致仕,交还官职。 ②丁忧:遭父母之丧。 ③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 小题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洽经史洽:广博 | B.梓遂罢,桧衔之衔:抓住 | C.存中议遂格格:被搁置 | D.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窜:放逐 |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具体表明金安节心志坚定、忠贞于国的一组是(3分)( ) ①任申先除待制致仕,安节劾其忿戾,乞追夺 ②未几,丁母忧去,遂不出 ③庐之合肥,和之濡须,皆昔人控扼孔道 ④陛下若不俯从,则中外纷纷未止也 ⑤上怒,安节即自劾乞窜 ⑥潜邸旧人李珂擢编修官,安节又奏罢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安节认为韩世忠之子凭借韩世忠的官位而将被授官直秘阁一事不符合国家法度,而未将此予以向上报请。 | B.金安节嫉恶如仇,因与奸臣秦桧政见不合,于是弹劾在台州任职的秦梓,秦梓最后被罢官。 | C.金安节在金主完颜亮率军侵犯淮河流域之际,反对杨存中放弃长江、淮河流域各州县的建议,并呼吁派驻强将防守庐州、和州等地。 | D.宋孝宗即位后,时任给事中的金安节与同僚劝谏孝宗广纳雅言,亲贤臣,却因此遭致孝宗的不满,而有的朝中官员赞誉他是心志坚定、忠贞不贰的人。 | 小题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盖形势之地,攻守百倍,岂有昔人得之成功,今日有之而反弃之耶? (2)虽两府大将,欲罢则罢,欲贬则贬,独于二臣乃为迁就讳避。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19分) 张敷华,字公实。少负气节,年七岁,里社树为祟,麾群儿尽伐之。举天顺八年进士。成化元年,与刘大夏愿就部曹,除兵部主事。十一年,出为浙江参议。景宁矿盗起,至数千人。敷华谕散之,执其魁十二人。居浙十余年,历布政使。 弘治初,迁湖广。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以佣直资饿者。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部内赋输大同,困于折价。敷华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民便之。改抚陕西,制婚娶、丧葬之式。妖僧据终南山为逆,廷议用兵,尚书马文升曰:“张都御史能办此。”敷华果以计缚僧归。迁南京兵部右侍郎。十二年改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高邮湖堤圮,浚深沟以杀水势,又筑宝应堤。民利赖焉。 改掌南京都察院。就迁刑部尚书。正德元年召为左都御史。其冬,大臣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内阁力主之。帝犹豫,敷华乃上言:“陛下宴乐逸游,日狎憸壬①,政令与诏旨相背,行事与成宪交乖。臣窃叹惑,请略言时政之弊。如四十万库藏已竭,而取用不已。六七岁童子何知,而招为勇士。织造已停,侍奉已革,寻复如故。政令纷拏②,弊端滋蔓。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疏入,不报。 既而朝事大变,宦官势益张。至除夕朝罢,忽传旨致仕。敷华即日就道。至徐州洪,坐小艇,触石几溺死。瑾恨未已,欲借湖广仓储 烂,坐以赃罪。修撰康海过瑾曰:“吾秦人爱张公如父母,公忍相薄耶?”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明年六月病且革,衣冠揖家庙,就榻而卒。 弘治时,刘大夏常荐之,帝曰:“敷华诚佳,但为人太峻耳。”为部郎奉使,盗探其囊,得七金而已。 (节选自《明史·张敷华传》) 【注】①憸壬:奸佞小人。②纷拏:混乱。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刘大夏愿就部曹愿:愿意 | B.疏人,不报报:回复 | C.瑾恨未已恨:遗憾 | D.公忍相薄耶薄:逼迫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敷华为政惠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①麾群儿尽伐之 ②岁饥,令府县大修学宫 ③请太原以北可通车者仍输米 ④制婚娶、丧葬之式 ⑤浚深沟以杀水势 ⑥与言官请去刘瑾等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敷华卓有才干,善于平乱。他在处理景宁多达数千人的矿贼闹事和平息终南山妖僧叛乱中,都能运用计谋,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不动一刀一枪,就捉拿头领归案。 | B.张敷华直言进谏,切中时弊。他在奏疏中议及时政的种种弊端,认为当今皇帝恣意享乐,亲近佞臣,国家政务荒唐,国库空虚,征兵视若儿戏,制度反复无常。 | C.张敷华触逆宦官,突遭解职。他作为御史,支持铲除刘瑾之祸;不料朝廷形势发生了变化,宦官势力日益增长;在一次除夕退朝时,传来了命令他退休的圣旨。 | D.张敷华性情耿介,为官清廉。他多次被刘大夏举荐,但皇帝却认为他为人过于严峻。不过他的廉洁品质倒是可以从盗贼偷他的行囊,仅得七金中窥见一斑。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国家大事,百人争之不足,数人坏之有余,愿陛下审察。 (2)瑾意稍解,犹坐敷华奸党,榜名朝堂。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