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4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5分)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

文言文阅读(4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5分)艺祖①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4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5分)
艺祖仕周世宗,功业初未大显。是时,江南李璟据一方,国力全盛。闻世宗亲至淮上,而滁州其控扼,且援寿州,命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提兵十万扼其地。太祖以周军数千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周师大败。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令翼日再出。
太祖兵再聚于关下,且虞晖兵再至,问诸村人,云有镇州赵学究在村中教学,多智计,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太祖微服往访之。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迎见加礼。太祖再三叩之,曰:“彼方胜,我已败,畏其兵出,所以问计于君也。”学究曰:“然且使彼来日整军,再乘胜而出,我师绝归路,不复有噍类矣。”太祖曰:“当复奈何?”学究曰:“我有奇计,所谓‘因败为胜,转祸为福’者。今关下有径路,人无行者,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方西涧水大涨之时,彼必谓我既败之后,无敢蹑其后者。诚能由山背小路,率众浮西涧水至城下,斩关而入,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所谓‘兵贵神速,出其不意’。若彼来日整军而出,不可为矣。”
太祖大喜,且命学究指其路。学究亦不辞,而遣人前导。即下令誓师,夜出小路亟行。三军跨马浮西涧以迫城,晖果不为备,夺门以入。既入,晖始闻之,旋率亲兵擐甲与太祖巷战,三纵而三擒之。既主帅被擒,城中咸谓周师大兵且至。城中大乱,自相蹂践,死亡不计其数,遂下滁州。
(节选自宋代王铚《默记·卷上》)
注:①艺祖:始祖,与后文出现的“太祖”、“赵点检”均指宋太祖赵匡胤。②赵学究:即宋开国功臣赵普。③噍类:jiáo 能咬嚼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④擐:huán 套、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监军姚凤提兵十万其地控制,把守
B.令日再出同“翌”
C.问村人众多
D.无敢其后者追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三军跨马浮西涧迫城夺门
B.太祖兵再聚关下所以问计君也
C.虞晖兵再至城中咸谓周师大兵
D.再乘胜出三纵三擒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相同的一句是(   )( 3分)
例句:既主帅被擒
A.晖整全师入憩滁州城下
B.学究者固知为赵点检也
C.与晖遇于清流关隘路
D.我师绝归路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赵匡胤在周世宗朝做官,当初功业并不显赫。在滁州城下和皇甫晖打了一仗,寡不敌众,败下阵来。
B.太祖打听到附近有个教书先生叫赵普,很有谋略,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普对太祖也是恭敬有加。
C.太祖让赵普为他指路,赵普没有推辞,还派人为太祖做向导,使太祖的部队成功地从西涧渡河而进,逼近滁州城。
D.太祖的军队入城之后,与皇甫晖的军队展开巷战。城中的人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太祖的军队最终攻下了滁州。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13分)
①村民有争讼者,多诣以决曲直。(4分)
②虽晖军亦不知之,乃山之背也,可以直抵城下。(4分)
③彼方战胜而骄,解甲休众,必不为备,可以得志。(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小题4:A
小题5:
①村民有什么纷争和官司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请他评判是非。
②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
③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诸,兼词,相当于“之于”,“之”,代词,这件事。 “于”和“村人”构成介宾短语后置,句子含义:他向周围的村民打听这件事。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意义和用法”必须都相同,分析思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根据所在句子的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判断。A均为连词,同“而”,表承接。B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并列,又;副词,将要。D连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小题3:
试题分析:掌握常见句式: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D和例句相同,均为被动句。A省略句,省略“于”。B判断句。C介词结构后置句。
小题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思考,结合文章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是否存在张冠李戴的错误。A项中“滁州城”错,应为“清流关隘路”。
小题5: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逐字落实(留、换、删、补、调——五字法翻译:保留原文表名称的词;将古文单音节词转换为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古意转换为今意;删掉不需要翻译的虚词;补出省略成分;调整倒装句语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文通句顺。①评分点:争讼,诣,决曲直;②评分点:虽,乃……也(判断句),抵;③评分点:方,骄,休(使动用法),得志。
【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为周世宗臣下时,功业最初并没有突显。当时,江南李璟割据一方,国力非常强大。他听说周世宗亲征到淮水岸边,(他认为)滁州是个险要之地,一面阻遏周军,一面也可以增援寿州,便派大将皇甫晖、监军姚凤率兵十万驻守滁州。赵匡胤率领几千周军与皇甫晖相遇于清流关一条狭窄的路面上,周军被打得大败,皇甫晖整军回到滁州城下休息,约定第二天再战。
赵匡胤的军队再次聚集到清流关下,又担忧皇甫晖再次率兵***到,他向周围的村民打听,听说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个做教书先生的赵学究(赵普)很有谋略,村民中有什么官司和纷争的,大多到赵学究那里让他评判是非。太祖全便身着便服去拜访他。赵学究本来就知道对方是赵点检赵匡胤,迎接会见他,礼节隆重。太祖多次向学究问计,说:“他们已经胜利,我方已经失败,只是我担心他会再次出兵前来,这就是向您问计的原因。”学究说:“既然这样,如果将来让他日后再休整军队,再次乘胜出击,我们军队就没有退路,就不再有活着的人了。”太祖问:“那应该怎么办?”学究说:“我有一条奇计,正是所说的‘借败势成转为胜势,转祸为福’。清流关下有一条小道,没有人会从那里走,即使皇甫晖的军队也不知道这条小路,(它)是在山的背面,可以通过(这条路)直接到达滁州城下。此时正是西涧里的水大涨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认为我军失败之后,必定不敢绕到他们的后面来。如果能从山的背面的小路上下去,再率领士兵从西涧渡河到城下,夺得关隘,进入滁州城,他们刚刚打了胜仗,因而会气骄意盛,会解下铠甲,让士兵休息,一定不会有所防备,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如愿以偿(或把对方打败)。这就是兵法所说的‘兵贵神速,出其不意’。如果来日他们整军出城,那情况就不可能实现了。
太祖听了非常高兴,就让学究指明路的方向。学究也不推辞,就派人作向导。马上下令誓师,趁夜从小路快速行军。三军跨马从西涧渡河过去,逼近滁州城,皇甫晖果然没有任何防备,太祖的军队夺得城门,进入城内,入城之后,皇甫晖才得到消息,马上率领亲兵穿上铠甲和太祖的军队展开巷战,多次想要逃跑,多次被擒住。主帅皇甫晖被擒,城中的人都说周的军队将要进城。城中乱成一团,自相践踏,死的人不计其数,于是就攻下了滁州。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赵简子专国事。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肴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问,问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予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②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厥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太仓列传》)
【注】①指越简子想灭晋卿范氏和中行氏与泰穆公想平晋乱一样。②支兰,阻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诊脉为名耳特:特别
B.不出三日必间:痊愈
C.问中庶子喜者曰方:医术
D.先生得无之乎诞:欺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扁鹊拥有高超医术的一项是(3分)
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②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
③先生得无诞之乎   ④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
⑤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⑥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鹊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时偶遇长桑君,时常恭敬地对待他。后来长桑君拿出一种药给扁鹊,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B.扁鹃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病,断定晋国将要大乱,之后会有人称霸而且称霸不久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让国家男女淫乱。
C.扁鹊治病不需给病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根据病人外表症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病症。
D.扁鹊认为虢国太子是阳气袭入阴气,可以治愈,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死亡。他认为自己并未有使死人复活的本领,只是可以使不应当死的人恢复健康而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i0分)
(1)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5分)
(2)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纯仁字尧夫,始出仕,知襄城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拜同知谏院,奏言:“王安石变祖宗法度,掊克财利,民心不宁。《书》曰:‘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愿陛下图不见之怨。”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曰:“卿善论事,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富弼在相位,称疾家居。纯仁言:“弼受三朝眷倚,当自任天下之重,而恤己深于恤物,忧疾过于忧邦,致主处身,二者胥失。”其所上章疏,语多激切。
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按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有西司理院,系囚常满,皆屠贩盗窃而督偿者。纯仁曰:“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通判曰:“此释之,复紊,有司往往待其以疾毙于狱中,是与民除害尔。”纯仁曰:“法不至死,以情***之,岂理也邪?”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笼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宋史》 列传第七十三 范纯仁)
注:①掊:搜括。②胥:全,都。③稔:丰收。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牧地初不县           甿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秋大稔    天大雨,道不通
C.忧疾过忧邦           且庸人尚羞之,况将相乎
D.或谤其全活不实         不者,若属皆且为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分别表现范纯仁“敢谏”和“爱民”的一组是
A.愿陛下图不见之怨     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
B.宜为朕条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
C.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   此何不保外使输纳邪
D.法不至死,以情***之,岂理也邪    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赈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认为朝廷军费是由田税所出,故惩治了毁损百姓庄稼的宫廷卫士。他反对以变法搜括钱财,
侵害百姓,认为这将使百姓不敢言而敢怒。
B.范纯仁敢于弹劾权贵,他指出宰相富弼身为三朝重臣,深受朝廷恩顾倚重,却称病家居,这是不肯
效力君主、担当重任的行为,也是立身处世方面的缺失。
C.范纯仁为政宽缓,对罪不至死的囚犯,并不像一般官吏那样将他们困死在狱中,为民除害,正因为
如此,他才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之职。
D.范纯仁担任宰相时,依据公议荐举人才,而不是将人才罗致到自己门下,也不要被举荐的人知晓感
恩,只求朝廷能够录用正直的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5分)
(2)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会虞常论:谈论B.主背亲畔:同“叛”
C.天雪雨: 下D.羝乃得归乳:生子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B.空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C.后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D.匈奴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变。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虞常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5分)
②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 (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共18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赀为郎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粱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阳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说之,因病免,客游粱。粱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缪②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酒酣,临邛令前奏琴曰:“窃闻长卿好之,愿以自娱。”相如辞谢,为鼓一再行。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临邛,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炉。相如身自著犊鼻裈③,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更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令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                      
(节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 ①赀:通“资”,钱财。郎:郎官,是汉代的宫廷宿卫侍从之官。 ②缪:通“谬”,诈,佯装之意。  ③著:穿。犊鼻裈(kūn,坤):形似牛犊之鼻的围裙。或是形如牛犊之鼻的短裤。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赀为郎,事孝景帝 久之,能足音辨人
B.相如见说之 图穷匕首见
C.相如与俱临邛 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
D.临邛令缪恭敬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司马相如“穷困潦倒却又志气不衰”的一组是(   )
A.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后称病,使从者谢吉。
B.因病免,客游粱。 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
C.家居徒四壁立。 虽贫,其人材足依也。
D.从昆弟假货犹足为生,何至自苦如此! 买田宅,为富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司马相如被授予郎官之职,侍卫孝景帝,做了武骑常侍,但这并非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是善于游说的齐郡人邹阳、淮阴人枚乘、吴县人庄忌先生等人。与读书人和游说之士相处了好几年,于是写了《子虚赋》。
B.司马相如本来就多才多艺,在与卓文君的婚姻问题上,他主动出击,先是用琴声暗自诱发她的爱慕之情,继而托人以重金赏赐文君的侍者,以此转达倾慕之情,最终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C.卓文君很喜欢音乐,当看到司马如喝酒、弹琴时,就心生爱意,以至私奔相如。在生活无着的情况下,她主动建议返回乡里,相如“酤酒”,“文君当炉”,不顾非议,以之营生。
D.对待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问题,卓王孙始而大怒,有人劝说他,他根本听不进,后来,在一些兄弟和长辈交相劝说之下,卓王孙承认了这门亲事,并心甘情愿地分给文君家奴一百人,钱一百万,以及她出嫁时的衣服被褥和各种财物。
小题4:翻译。每小题各3分,共9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3)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每小题3分。
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稽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楚襄王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从:跟着
B.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斜着眼睛看人,谓伺机夺取。
C.将何往而非病:忧愁,不快乐
D.不以物伤性,将何而非快适:往
小题2:下面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
A.相与枕藉乎舟中B.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C.快哉此风。D.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类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
A.将蓬户牖无所不快B.则舟楫出没于其前
C.合汉沔D.草木
小题4: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快哉亭”命名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③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④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⑤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A.①②⑤B.①③⑤C.①③④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但并没有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造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这里提到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