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姜贞毅先生传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姜贞毅先生传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卿。公为政廉仁,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尝捐俸请托,免泗州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
辛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明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疏表公贤劳。上阁臣曰:“有臣如此而不用,朕之过也!”公既拜官,五月中条上三十疏,上每采纳。十一月,东方告急,公受诏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公不敢归休沐。时宰相大贪婪,都御史黄宗周有“长安黄金贵”之疏。宰相惧,卸其罪于言官。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又有“上谕:代人规卸、为人出缺,陛下果何见而云然?”及“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等语。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御皇极门召见群臣,谓:“埰欺肆,敢于诘问朕何所见,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着革职,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打问!”
初,公下北镇抚司狱三日,勺水不得入口。冰雪交积,公僵卧土室,无袱被,身婴三木,血流贯械。公既备刑,谳狱者必欲得二十四人姓名以报上。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绝,唯以指染口血书“死”字,卧阶下。半日稍苏,清宏令尉灌酒一杯,使毕谳。公终不肯承。
明年春,莱阳破,公父死于难。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台省亦交章请释公。上曰:“垓在!”甲申正月,闯贼猖獗,阁臣李建泰奉命督师山西。上御正阳门,行推毂礼。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公过故乡,哭光禄公。闻京师,上殉社稷,公恸哭。南之戍所。未至,弘光即位,赦,公遂留吴门,不肯归。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大铖往被垓劾,必***公兄弟。复窜走。丁亥,避地徽州,绝食。樵子宋心老时以菜羹啖之。或徒步数十里,走吴孝廉家得一饱。祝发黄山丞相园,而自号“敬亭山人”,盖不敢忘先帝不***恩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注]①垓:姜埰的弟弟姜垓。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阁臣曰目:看着B.公不敢归休沐惮:担心
C.气绝垂:将要D.闻京师陷:被攻破
小题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姜埰刚正不阿的一项是(3分) (   )
①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
②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
③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
④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
⑤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⑥丁亥,避地徽州,绝食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 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姜埰清廉仁爱,为官十年不但对百姓分毫不取,而且还拿自己的俸银替百姓办事。
B.由于巡抚朱大典的表奏,姜埰曾一度得到皇上的重用,他的很多建议常被皇上采纳。
C.由于得罪了皇上,姜埰被押到北镇抚司之后,受到严厉的审讯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D.姜埰最后虽得到弘光皇帝赦免,但由于他以前曾得罪过当政者,因此还是受到追***。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3分)
译:                                                                                            
(2)垓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3分)
译: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姜公认为这些人都是正直的人,担心他们祸害无穷,忍着死的威胁也不肯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2)姜垓请求把自身关进监狱,而释放姜埰回来办理丧事,皇上不答应。(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补出主语和“治丧”译对各给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畏惧,害怕。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表现的是他的清廉,⑤叙述的是他被释放,⑥表现的是他逃难中的困境。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再揣摩⑤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得罪过当政者的是他的弟弟,文中没有直接表现他“受到了追***”。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认为;第二句时注意“治丧”翻译为办理丧事,“不许”为省略句,要补出主语皇上。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姜公名埰,姓姜,字如农,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泻里,是一名诸生。崇祯癸未的时候,北朝的部队攻破莱阳,泻里守城而死。事传到朝廷,皇上追赠泻里为光禄寺卿。姜公为政清廉仁爱,任官十余年对百姓无所取,有受一丝一毫的东西。他曾经捐出官俸请人帮忙,免去泗州的修河夫五百名,而这百姓不知道。
辛巳年,改任礼部仪制司的主事。第二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给皇上上疏表奏姜公的劳苦。皇上用眼睛看着大学士们说:“有这样的臣子而没有加以任用,这是我的过错!”公被授予官职之后,五个月中给皇上上奏三十个奏章。他提的意见经常被皇上采纳。十一月,东边军情告急。姜公受皇命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都害怕姜公而不敢回家休息洗澡。当时宰相很贪婪,都御史黄宗周给皇上上了“长安黄金贵”的奏章。宰相恐惧,把他的罪责推给言官。姜公上疏极力论述罪在大臣,而不在言官。他又说到“皇上说,代人规避推卸、就替人出任职位的空缺。陛下您看到什么就这样的话呢?”以及“二十四气这种毫无根据的话,传闻到宫廷,这必定是大奸元凶厌恶言官所说的话不利于己”等话语。皇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登上皇极门召见群臣,说:“姜埰欺蔽放肆,敢责问我看到什么,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把他革去官职,锦衣卫把他拿下送到北镇抚司打问!”
刚开始,姜公押到北镇抚司监狱三天,一勺水也喝不到。冰雪交积,姜公僵硬地躺卧在土室中,没有袱被盖身,颈、手足三处缠绕着刑具,血流满了刑具。姜公遭受刑讯,案件的审问者一定要得到同党的二十四个人的姓名来上报皇上。姜公认为这些人都是正直的人,担心他们祸害无穷,忍着死的威胁也不肯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他将要断气,只是用手指沾染口血写下“死”字,卧倒在阶下。半天才稍微苏醒过来。清宏命令军尉把他灌一杯酒,让他完成案件的审理。姜公最终不肯顺从。
第二年春天,莱阳被攻破,姜公的父亲为国难而死。姜垓请求把自身关进监狱,而释放姜埰回来办理丧事,皇上不答应。台省也多次上奏章请求释放姜公。皇上说:“有姜核在!”甲申正月,李自成的部队闹得很凶猛阁臣李建泰奉命到山西统率部队。皇上登上正阳门,举行推毂礼。建泰请求释放姜埰,皇上答应了,把姜公贬官让他戍守宣州卫。”
姜公路过故乡,为光禄公痛哭。他听说京城失陷,皇上为国家而死,姜公哭得很悲痛。向南前往戍所。还没到,弘光皇帝坐上帝位,赦免了他的罪,姜公于是就留在苏州,不肯回去。恰逢马士英、阮大铖当政。大铖已前曾经被姜垓弹劾,他一定要***掉姜公兄弟,于是他就再逃走。丁亥年,他逃难到徽州,没有吃的,樵夫宋心老经常把菜羹给他吃。有时步行数十里,十到吴孝廉家吃得一饱。而后削发出家为僧尼入住黄山丞相园,而给自己起号叫“敬亭山人”,这大概是表示他不敢忘记先帝的不***之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郭应聘,字君宾,莆田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郎中,出为南宁知府。迁威茂兵备副使,转广东参政。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迁广西按察使,历左、右布政使。隆庆四年大破古田贼,斩获七千有。已,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
正茂迁总督,遂擢应聘右副都御史代之。府江瑶反。府江上起阳朔,下达昭平,亘三百余里。诸瑶夹江居,怙险剽劫。成化、正德间,都御史韩雍、陈金讨平之,至是攻围荔浦、永安,劫知州杨惟执、指挥胡翰。事闻,大学士张居正奏假便宜,寓书应聘曰:“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应聘集土、汉兵六万,令总兵官李锡进讨。未行,而怀远瑶亦***知县马希武反。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阅月悉定,乃檄锡讨怀远。天大雨雪,无功而还。
怀远,古牂牁,地界湖、贵靖、黎诸州,环郭皆瑶,编氓处其外。嘉靖中,征之不克,知县寄居府城,遥示羁縻而已。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议筑城,董作过峻,瑶遂乱,希武见***。及是,师出无功。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而锡与诸将连破贼,斩其魁,怀远乃下。事皆具锡传。初议行师,锡以阳朔金宝岭贼近,欲先灭之。应聘曰:“君往,吾自有处。”锡行数日,应聘与按察使吴一介出不意袭***其魁。比怀远克复,阳朔亦定,乃分遣诸将门崇文、杨照、亦孔昭等讨洛容、上油、边山。五叛瑶悉平。神宗大悦,进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万历二年,召为户部右侍郎,寻以忧归。八年起,改兵部,兼右佥都御史,仍抚广西。久之,疾归。应聘在广西,奏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刘台谪戍浔州,为僦居供廪,殁复赙敛归其丧,像祀之。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归七月卒。赠太子少保,谥襄靖。
(节选自《明史·郭应聘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斩获七千有奇:零数
B.从巡抚殷正茂平古田,再进秩:官吏的品级
C.君往,吾自有处第:只管
D.久之,疾归引:因为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郭应聘智勇兼备,精明干练的一项是 ( )(3分)
①从提督吴桂芳平李亚元,别击贼首张韶南、黄仕良等 ②应聘与正茂议先征府江,三月悉定  ③古田既复,瑶慑兵威,愿服属,希武始入其地 ④应聘益调诸路兵,镇抚白杲、黄土、大梅、青淇侗、僮,以孤贼势  ⑤ 君第往,吾自有处 ⑥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郭应聘仕途顺利,战功显赫。任职以后,担任过多种官职,曾跟随吴桂芳平定李亚元,攻击张韶南、黄仕良等,后又随殷正茂平定古田。
B.瑶民很不安分,多次发动叛乱。他们依仗险峻形势为非作歹,拦路抢劫,劫持***害朝廷官员,无恶不作,朝廷曾多次派人平定。
C.怀远地跨数州,国家编民居住在当地瑶民的外围。瑶民难治,嘉靖年间,朝廷征伐未果,知县不敢在当地治所办公,致使马希武被***。
D.郭应聘品格高尚,为人善良,生活俭素。在广西任职时,请求朝廷恢复陈献章、王守仁祠堂。在刘台遭贬后,全力帮助。与海瑞一同厉行节俭,使士大夫畏惧。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炎荒瘴疠区,役数万众,不宜淹留,速破其巢,则余贼破胆。(5分)
(2)官南京,与海瑞敦俭素,士大夫不敢侈汰。(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0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赤壁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子愀然 (容色改变的样子)
B.山川相(缭、盘绕)
C.酾酒临江 (斟酒)
D.而吾与子之所共(合适)
小题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
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
C.客有吹洞箫者D.何为其然也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望美人兮天一方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徘徊于斗牛之间
小题4: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幽壑之潜蛟B.鱼虾而友麋鹿
C.方其荆州D.匏樽以相属
小题5: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舟中 浩浩如冯虚御风
B.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今是溪独见辱愚,何哉
C.挟飞仙遨游 则天地曾不能一瞬
D.不知东方既白 目遇而成色
小题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⑶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6分)
丘和,河南洛阳人也。父寿,魏镇东将军。和少便弓马,重气任侠。及长,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周为开府仪同三司。入隋,累迁右武卫将军,封平城郡公。汉王杨谅之反也,以和为蒲州刺史。谅使兵士服妇人服,戴幂旂,至城中,和脱身而免,由是除名。时宇文述方被任遇,和倾心附之,又以武陵公元胄罪,拜代州刺史。属炀帝北巡过代州,和献食甚精。及至朔州,刺史杨廓独无所献,帝不悦。而宇文述又盛称之,乃以和为博陵太守,仍令杨廓至博陵观和为式。及驾至博陵,和上食又丰,帝益称之。由是所幸处献食者竞为华侈。和在郡善抚吏士,甚得欢心,寻迁天水郡守。
大业末,以海南僻远,吏多侵渔,百姓咸怨,数为乱逆,于是选淳良太守以抚之。黄门侍郎裴矩奏言:“丘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炀帝从之,遣和为交趾太守。既至,抚诸豪杰,甚得蛮夷之心。
会炀帝为化及所弑,鸿胪卿宁长真以郁林、始安之地附于萧铣;冯盎以珠崖、番禺之地附于林士弘。各遣人召之,和初未知隋亡,皆不就。林邑之西诸国,并遣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富埒①王者。铣利之,遣长真率百越之众渡海侵和。和遣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长真退走,境内获全,郡中树碑颂德。会旧骁果③从江都还者,审知隋灭,遂以州从铣。
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诏使李道裕即授谭国公、交州总管。和遣司马高士廉奉表请入朝,诏许之。高祖遣其子师利迎之。及谒见,高祖为之,引入卧内,语及平生,甚欢,奏《九部乐》以飨之,拜左武候大将军。和时年已衰老,乃拜稷州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寻除特进②。贞观十一年卒,年八十六。赠荆州总管,谥曰襄,陪葬献陵。
(节选自《旧唐书》卷五十九)
[注]①埒:等同。②骁果:骁勇敢死之士。③特进:官名,相当于国策顾问。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幂旂,至城中奄:突然
B.又以武陵公元胄罪发:出发
C.并遣和明珠、文犀、金宝之物遗:赠与
D.高祖为之,引入卧内兴:起身
小题2:下列各组中最能表现出丘和施惠政、明大义的一项是
①始折节,与物无忤,无贵贱皆爱之     ②和倾心附之,又以发武陵公元胄罪
③和在郡善抚吏士,甚得欢心           ④抚诸豪杰,甚得蛮夷之心
⑤和遣高士廉率交、爱首领击之         ⑥及铣平,和以海南之地归国
A.①②③B.②⑤⑥C.③④⑥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丘和年少时娴熟射箭骑马,崇尚侠气之风,而年长后便改变行为自修,不轻易与他人生气。由周到隋朝时,都曾做官。
B.汉王杨谅造反后任命丘和为蒲州刺史,又派士兵穿上女人的衣服,偷偷地来到蒲州城中,丘和却离城而去,也因此被免职。
C.丘和在隋炀帝北巡之际献上精美的食物,再加上宇文述大加称赞,取得隋炀帝的好感而升职。这也造成隋炀帝所到之处出现竞相奢侈献食之风。
D.隋炀帝被***后,丘和当初拒不投降于萧铣和林士弘,并率部击败了萧铣派出的前来进犯的百越之众。后来丘和知晓隋朝灭亡,才不得已归顺萧铣。
小题4: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丘和历居二郡,皆以惠政著闻,宽而不扰。(5分)
(2)和时年已衰老,乃拜稷州刺史,以是本乡,令自怡养。(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客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线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庄烈帝优诏褒美,召见平台,赐良玉彩币羊酒,赋四诗旌其功。会四城复,乃命良玉归。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夺汝才大旗,擒其渠副。贼势渐衰。
当是时,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川抚邵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良玉及张令二军。绵州知州陆逊之罢官归,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良玉置酒,语逊之曰:“邵公不知兵。吾一妇人,受国恩,谊应死,独与邵公同死耳。”逊之问故,良玉曰: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山巅,俯瞅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逊之深然之。巳而捷春移营大昌,监军万元吉亦进屯巫山,与相应援。
其年十月,张献忠连破官军,良玉偕张令急扼之,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无兵可发。十七年春,献忠遂长驱犯夔州。良玉驰援,众寡不敌,渍。及全蜀尽陷,良玉慷慨语其众曰:“吾以一孱妇蒙国思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乃分兵守四境。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奉终。
赞曰:秦良玉一土舍妇人,提兵裹粮,崎岖转斗,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彼账钺临戎,缩朒观望者,视此能无愧乎!                    (节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玉别统精卒五百粮正随裹:携带
B.独与邵公同死耳恨:遗憾
C.良玉全蜀形势图:谋划
D.其急公赴义有足者多:称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单骑见捷春寻其方面,知震之所在
B.良玉置酒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C.邵公不此时争山夺险余与四人拥火
D.之勃许之,无兵可发以先国之急后私仇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  )
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暂首六百,追败之
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     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扶陈士奇
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所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不久邵捷春改变了军队的布置。
C.面对张献忠的攻势,秦良玉多次向上司进献破敌之策,均被拒绝。张献忠攻陷四川,秦良玉号召部下把守四境,决不投降。
D.秦良玉作为一个女子,尚且能够辗转战斗,为国效力,那些手握军权却临阵观望的人,同她相比实在应该羞愧。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捷春使按营垒,见良玉军整,心异之。(3分)
(2)捷春见嗣昌与已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3分)
(3)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贼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裴谞,字士明,擢明经,调河南参军事。性通绰,举止不烦。累迁京兆仓曹参军。会史思明乱,逃山谷间。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诣名,遣捕骑迹获之,喜甚,呼为“郎君”,伪授御史中丞。贼残***宗室,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又尝疏贼虚实于朝,事泄,思明恨骂,危死而免。贼平,除太子中允,迁考功郎中,数燕见奏事。
代宗幸陕,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帝曰:“疾风知劲草,果可信。”拜河东租庸、盐铁使。时关辅旱,谞入计,帝召至便殿,问榷酤利岁出内几何,谞久不对。帝复问,曰:“臣有所思。”帝曰:“何邪?”谞曰:“臣自河东来,涉三百里,而农人愁叹,谷菽未种。诚谓陛下顾念元元,先访疾苦,而乃责臣以利。孟子曰:‘治国者,仁义而已,何以利为?’故未敢即对。”帝曰:“微公言,朕不闻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元载忌之,出为虔州刺史,历饶、卢、亳三州,除右金吾将军。
德宗新即位,以刑名治天下,百吏震服。时大行将葳陵事,禁屠***,尚父郭子仪家奴宰羊,谞列奏,帝谓不畏强御,善之。或曰:“尚父有社稷功、岂不为庇之?”谞笑曰:“非君所知。尚父方贵盛,上新即位,必谓党附者众。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吾上以尽事君之道,下以安大臣,不亦可乎?”
时朝堂别置三司决庶狱,辨争者辄击登闻鼓。谞上疏曰:“谏鼓、谤木之设,所以达幽枉,延直言。今诡猾之人,轻动天听,争纤微,若然者,安用吏治乎?”帝然之,于是悉归有司。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坐所善诛,贬阆州司马。俄召为太子右庶子,进兵部侍郎,至河南尹、东都副留守。凡五世为河南,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卒,年七十五,赠礼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五十五》)
【注】①榷酷(què gū):制酒业。②大行将蒇陵事:大行,刚去世的皇帝;蒇(chǎn),完成,此句意为唐代宗的丧事行将结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绰,举止不烦烦:急躁
B.微公害,联不闻此微:如果没有
C.必谓党附者众党:结党
D.所以达幽枉,延直言延:延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而责臣以利②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①德宗新即位,刑名治天下②不赂者赂者丧
C.①元载忌,出为虔州刺史②顷,烟炎张天
D.①下以安大臣,不亦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裴谞忠心为国的一组是
①谞阴缓之,全活者数百人   ②谞徒步挟考功南曹印赴行在 ③出为虔州刺史
④今发其细过,以明不恃权耳 ⑤拜左司郎中,数访政事     ⑥谞视事未尝敢当正处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谞性格豁达宽厚,沉稳而不急躁。安史之乱时被史思明抓获,迫受伪职。但他能暗中保护唐宗室并向朝廷汇报叛贼虚实,事情泄露,差点被***。
B.裴谞一心忠于朝廷,皇帝很信任他。关中大早,唐代宗一见面就问他制酒业全年的收支情况,裴谞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谈论民生,代宗深为感动。
C.在代宗丧事禁屠期间,裴谞向德宗举报尚父郭子仪的家奴在家宰羊。裴谞认为这样做,对上可以解除德宗对尚父的猜疑,对下维护了大臣的安全。
D.裴谞认为谏鼓、谤木之类的设置本就没有什么益处,只会被狡猾之徒利用,为了一些小事来惊动皇帝,建议发挥各级官吏的作用,民间诉讼交由各有关部门处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思明故为谞父宽将,德宽旧恩,且闻谞名,遣捕骑迹获之。(5分)
(2)谞恶法吏舞文,或挟宿怨为重轻,因献《狱官箴》以讽。(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