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每小题3分) 申徽,字世仪,魏郡人也。性审慎,不妄交游。元颢入洛,以元邃为东徐州刺史,邃引徽为主簿。颢败,邃被槛车送洛阳,故吏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及邃得免,乃广集宾友,叹徽有古人风。寻除太尉府行参军。 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文帝察徽沉密有度量,每事信委之,乃为大行台郎中。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魏帝称叹之。十年,迁给事黄门侍郎。 (刘彦)频征不奉诏,又南通吐谷浑,将图叛逆。文帝难于动众,欲以权略致之,乃以徽为河西大使,密令图彦。徽轻以五十骑行,既至,止于宾馆。彦见徽单使,不以为疑,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以揣其意,彦不从。徽又使赞成其往计,彦便从之,遂来至馆。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遂叱而缚之。彦辞无罪,徽数之曰:“君无尺寸之功,滥居方岳之重,恃远背诞,不恭贡职,戮辱使人,轻忽诏命。计君之咎,实不容诛。但受诏之日,本令相送归阙,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于是宣诏慰劳吏人及彦所部,复云大军续至,城内无敢动者。 十二年,以徽信洽西土,拜瓜州刺史。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边人乐而安之。徽性勤至,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以是事无稽滞,吏不得为奸。后虽历公卿,此志不懈。出为襄州刺史。时南方初附,旧谷官人皆通饷遗。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乃代还,人吏送者数十里不绝。徽自以无德于人,慨然怀愧,因赋诗,题于清水亭。长幼闻之,皆况来就读,递相谓曰:“此是申使君手迹。”并写诵之。 (节选自《北史·列传第五十七》)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吏宾客并委去委:抛弃 | B.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殷:盛,众多 | C.徽乃遣一人微劝彦归朝微:稍微 | D.所恨不得即申明罚,以谢边远耳谢:道歉、谢罪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欲以权略致之②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 B.①遂叱而缚之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C.①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 | D.①既至,止于宾馆②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小题3:以下各项中的两句话分别表现申徽“审慎”、“勤至”的一项是( )A.①近待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②复云大军续至 | B.①徽先与瓜州豪右密谋执彦②幕府务殷,四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 C.①徽在州五稔,俭约率下②凡所居官,案牍无大小皆亲自省览 | D.①徽乃遣一人徽劝彦归朝,以揣其意②故史宾客并委去,唯徽送之 |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徽“不妄交游”,但遇到知己却又不轻易放弃,这一点在无邃被囚车押往洛阳时他与“上吏宾客”的不同举动便足以证明。 | B.申徽办事认真,深得文帝的信任,做大行台郎中时,国家有关文书往往出自他的手笔。河桥之战,军队失利,申徽忠于职守,得到函魏帝的称赞。 | C.申徽在捉拿刘彦时表现出了他的谋略,先派人规劝试探,不成后,又亲自出面假装帮助刘彦,按事先商定的计划终于达到了智擒刘彦的目的。 | D.申徽做官一向勤奋、尽职、廉洁,面对百姓的拥戴,却感到有愧,他将这种感受以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首诗也受到了百姓的欢迎。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孝武初,文帝与语,奇之。(3分) ②计君之咎,实不容诛。(3分) ③徽性廉慎,乃画杨震像于寝室以自戒。(4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1.孝武初年,文帝和他交谈,认为他是个奇才。(3分) 2.统计你的罪行,实在是***了你也抵不了你的罪行。 3.申徽生性廉洁谨慎,就画了杨震的画像放在寝室来告诫自己。(4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C解释不正确,由“以揣其意,”可知,微:暗中,暗暗地。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B ①连词,表相承;②连词,表转折。A,介词,“用”。C副词,于是。D介词,“在”。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可先疏通选项句意,然后再判断是否符合申徽“审慎”、“勤至”。A前者表现其“忠于聪守”,后者表现其“机智”;C前者表现其“俭约”,后者表现其“勤至”;D前者表现其“机智、审慎”,后者表现其“忠义”。所以选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 中徽并未亲自出面,而派人与他接触,然后才诱使他来到宾馆。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语、奇、省略句“文帝与语”、咎、实廉、慎、以、自戒。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秦有尊卢沙者,善夸谈,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卢沙曰:“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翩翩然南。 迨至楚境上,关吏絷之。尊卢沙曰:“慎毋絷我,我来为楚王师。”关吏送诸朝。大夫置之馆,问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远千里,将康我楚邦。承颜色日浅,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请,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尊卢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进于上卿瑕。瑕客之,问之如大夫。尊卢沙愈怒,欲辞去。瑕恐获罪于王,亟言之。 王趣见,未至,使者三四往。及见,长揖不拜,呼楚王谓曰:“楚国东有吴越,西有秦,北有齐与晋,皆虎视不瞑。臣近道出晋郊,闻晋约诸侯图楚,刑白牲,列珠盘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祸楚国,无相见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寝耶?”楚王起问计。尊卢沙指天曰:“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王曰:“然敢问何先?”尊卢沙曰:“是不可以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为卿。 居三月,无异者。已而晋侯帅诸侯之师至。王恐甚,召尊卢沙却之。尊卢沙瞠目视,不对。迫之言,乃曰:“晋师锐甚,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而纵之。尊卢沙谓人曰:“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终身不言;欲言,扪鼻即止。 君子曰:战国之时,士多大言无当,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尊卢沙,亦其一人也。使晋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辄败,亦不幸矣哉!历考往事,矫虚以诳人,未有令后者也。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取材于宋濂《宋文宪公全集》) 【注】君子:指作者宋濂自己。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闻师楚之意何如师:做老师。 | B.王趣见,未至趣:兴趣。 | C.闻晋约诸侯图楚图:谋取。 | D.欲言,扪鼻即止扪:摸。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瑕客之,问之如大夫 /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 B.尚得奠枕而寝耶 /王笑而不言 | C.盖往往藉是以谋利禄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 D.然则尊卢沙之劓,非不幸也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小题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尊卢沙“大言无当”的一项是 ①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 ②不祸楚国,无相见也 ③使尊卢沙为卿,楚不强者,有如日 ④是不可以空言白也 ⑤为王上计,莫若割地与之平耳 ⑥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小题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尊卢沙大言不惭,声称自己能游说楚王,因此一到楚国就受到楚国官吏的礼遇。 | B.尊卢沙的大张声势和故作高深的表现,帮他先后几次过关,终获机会进见楚王。 | C.尊卢沙以对晋等诸侯图楚形势的分析打动了楚王,并且很快就被楚王任命为卿。 | D.尊卢沙大言无当以致于最后被劓鼻,作者认为他的引祸上身实际上是自作自受。 |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勿予笑也,吾将说楚以王国之术(3分) (2)吾今而后知夸谈足以贾祸(3分) (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 辛弃疾 臣窃惟方今朝廷清明,法令备具,虽四方万里之远,涵泳德泽如在畿甸①。宜乎盗贼不作,兵寝刑措,少副陛下厉精求治之意。而比年以来,李金、赖文政、姚明敖、陈子明之变,皆能攘臂一呼,聚众千百,***掠吏民,死且不顾,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是岂理所当然者哉?臣窃伏思念,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②,斥去贪浊,宣布德意。 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自臣到任之初,见百姓遮道,自言嗷嗷困苦之状。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臣一一按奏,所谓“诛之则不可胜诛”。臣试为陛下言其略:陛下不许多取百姓斗面米,今有一岁所取反数倍于前者;陛下不许将百姓租米折纳见钱,今有一石折纳至三倍者;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令则有旬日之间追二三千户而科罚者;又有以贱价抑买,贵价抑卖百姓之物,使之破荡家业,自缢而死者。其他暴征苛敛,不可胜数。且近年以来,年谷屡丰,而盗贼不禁乃如此,一有水旱乘之,臣知其弊有不可胜言者。 民者囱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 陛下付臣以按察之权,责臣以澄清之任,封部③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其敢废旷,以负恩遇?自今贪浊之吏,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但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使他日任陛下远方耳目之寄者,指臣为戒,不敢按吏,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伏望朝廷先以臣今所奏,申敕本路州县: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④为意。有违弃法度、畲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臣不胜幸甚。 【注】①畿甸:泛指京城地区。②三尺: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③封部:指所辖之地,此指荆湖南路。④元元:庶民,百姓。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兵寝刑措措:施行。 | B.皆能攘臂一呼攘;挽起(农袖)。 | C.重烦大兵翦灭而后已烦:烦劳。 | D.陛下不许科罚人户钱贯科:处罚。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臣姑以湖南一路言之②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B.①而盗贼不禁乃如此②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C.①其敢废旷,以负恩遇②其孰能讥之乎 | D.①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②泉涓涓而始流 | 小题3: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属于辛弃疾“究盗之由”和“平盗之略”的一组是A.①以为实臣等辈居官亡状,不能奉行三尺 ②封部之内,吏有贪浊,职所当问 | B.①臣以谓斯民无所诉,不去为盗将安之乎 ②臣当不畏强御,次第按奏,以俟明宪 | C.①民者国之根本,而贪浊之吏迫使为盗 ②自今以始,洗心革面,皆以惠养元元为意 | D.①以养成盗贼之祸。为可虑耳 | ②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弃疾认为南宋近年的几次民变本不该发生,指出民变的原因与部分大臣没有恪尽 职守,不能严格执法,惩戒贪腐之徒有关。 | B.辛弃疾以事实为证,说明平民百姓惨遭地方官吏盘剥压榨的残酷现实,提出贼盗兴起的根源在于官逼民反。 | C.面对贫官横行、民变频发的严峻现实,辛弃疾希望皇帝给予自己更大的按察官吏权力,表明自己义无反顾的决绝态度。 | D.辛弃疾希望朝廷采纳自己的奏议,严令各级官吏悔过自新,将执政为民、养育百姓作为职责,并严惩不法官员。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恃其有平盗之兵也.(5分) (2)有违弃法度、贪冒亡厌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取小吏按举以应故事。(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 六国论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弃。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道:途径。 | B.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厥:其,他们的。 |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 | D.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则”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 C.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弊在赂秦”四字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并总贯全篇,接着以历史事实为据,从“赂者”“不赂者”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 B.第三段围绕赂秦问题,运用对比、比喻、引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述了赂秦非但不能苟存,反而会削弱实力导致颠覆的看法。 | C.从本文看,燕国灭亡的原因在于派荆轲去刺***秦王,而赵国灭亡则是因为良将李牧“以谗诛”。 | D.文章最后一段流露了苏洵作文的目的,“苟以天下之大……”的假设使得文章对宋朝的尖锐批评在语气上委婉了许多。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辋川图记 元·刘因 是图唐宋金源诸画谱皆有,评识者谓惟李伯时山庄可以比之,盖维平生得意画也。癸酉之春,予得观之。唐史暨维集之所谓“竹馆”“柳浪”等皆可考,其一人与之对谈或泛舟者疑裴迪也。江山雄胜,草木润秀,使人徘徊抚卷而忘掩,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而不知秦之非吾土也。物之移人,观者如是。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 呜呼!古人之于艺也,适意玩情而已矣。若画,则非如书计乐舞之可为修己治人之资,则又所不暇而不屑为者。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然使其移绘一水一石一草一木之精致,而思所以文其身,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其紊乱错逆如是之甚也。岂其自负者固止于此,而不知世有大节,将处己于名臣乎?斯亦不足议者。 予特以当时朝廷之所以享盛名,而豪贵之所以虚左而迎,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则能诗能画、背主事贼之维辈也。如颜太师之守孤城,倡大义,忠诚盖一世,遗烈振万古,则不知其作何状;其时事可知矣。后世论者,喜言文章以气为主,又喜言境因人胜,故朱子谓维诗虽清雅,亦萎弱少气骨,程子谓绿野堂宜为后人所存,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呜呼!人之大节一亏,百事涂地,凡可以为百世之甘棠者,而人皆得以刍狗之。彼将以文艺高逸自名者,亦当以此自反也。 予以他日之经行,或有可以按之,以考夫俯仰间已有古今之异者,欲如韩文公《画记》,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姑书此于后,庶几士大夫不以此自负,而亦不复重此,而向之所谓豪贵王公,或亦有所感而知所趋向焉。三月望日记。 (选自《静修先生文集》卷十八) 【注解】①辋川山庄,是唐朝诗人、画家王维的别墅。辋川图是王维亲自描画这山庄的名作,唐玄宗时,他官至尚书右丞。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被俘降贼。后肃宗收复长安,从宽赦免了他。本文是作者在看辋川图后作的一篇跋。 小题1: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柳浪”等皆可考 考:考证 | B.背主事贼之维辈也 事:侍奉 | C.以谱其次第之大概而未暇 谱:记录 | D.而亦不复重此 重:重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亲王之所以师友而待者 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 B.若王维庄,虽取而有之,可也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 C.浩然有结庐终焉之想 朝济而夕设版焉 | D.予以他日之经行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以画谱有收录、评识者推许、作者得意三方面点出此画之有名,接着略述画面内容,摹写其神韵和艺术魅力,然后由评画转而进入对人的品评。 | B.文中用颜真卿“守孤城、倡大义”却不为人主所重的遭遇,与王维“背主事贼”却享受盛名、为人所重的史实进行对比,来说明当权者重艺轻德,世风颓靡破坏。 | C.作者引用程朱的看法抨击王维,认为他大节有亏,导致所有的东西都一败涂地,对王维的功过作出了符合史实的公正评价,表现了他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傲岸的思想情操。 | D.本文打破画记只侧重评介绘画本身的惯常格局,而是由记画出发,纵论画艺与人品的关系,引出一个艺文之士必须讲究品节的普遍性结论。叙议结合,步步推进,导出结论。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魏晋以来虽或为之然而如阎立本者已知所以自耻矣维以清才位通显而天下复以高人目之彼方偃然以前身画师自居其人品已不足道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7分) (1)而彼方以是自嬉者,固宜疲精极思而不知其劳也。(4分) (2)则亦不至于陷贼而不死,苟免而不耻。(3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②我国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也被媒体解读为“常回家看看写入法律”,不常看望老人将属违法。该法同时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小题1:第①则材料中,孔子认为怎样才是真正的“孝”?(2分) 小题2: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规的看法。(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