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盾曰:“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贾季曰:“不如其弟乐。辰嬴嬖于二君,立其子,民必安之。”赵盾曰:“辰嬴贱,班在九人下,其子何震之有!且为二君嬖,淫也。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母淫子僻,无威;陈小而远,无援。将何可乎!”使士会如秦迎公子雍。贾季亦使人召公子乐于陈。赵盾废贾季,以其***阳处父。十月,葬襄公。十一月,贾季奔翟。是岁,秦穆公亦卒。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曰:“昔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患。”乃多与公子雍卫。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曰:“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出朝,则抱以适赵盾所,顿首曰:“先君奉此子而属之子,曰‘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今君卒,言犹在耳,而弃之,若何?”赵盾与诸大夫皆患缪嬴,且畏诛,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是为灵公。发兵以距秦送公子雍者。赵盾为将,往击秦,败之令狐。先蔑、随会亡奔秦。秋,齐、宋、卫、郑、曹、许君皆会赵盾,盟于扈,以灵公初立故也。 四年,伐秦,取少梁。秦亦取晋之殽。 六年,秦康公伐晋,取羁马。晋侯怒,使赵盾、赵穿、郤缺击秦,大战河曲,赵穿最有功。 七年,晋六卿患随会之在秦,常为晋乱,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 八年,周顷王崩,公卿争权,故不赴。晋使赵盾以车八百乘平周乱而立匡王。是年,楚庄王初即位。十二年,齐人弑其君懿公。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辰嬴嬖于二君嬖:宠爱 | B.辰嬴贱,班在九人下班:次序,位次 | C.舍適而外求君,将安置此置:弃置,放弃 | D.乃详令魏寿馀反晋降秦详:通“佯”,假装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子何震之有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 B.将何可乎君何以知燕王 | C.赵盾废贾季,以其***阳处父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D.乃背所迎而立太子夷皋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 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 C.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则孝结旧/好则安 | D.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秦爱/则孝结旧/好则安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襄公死后,关于拥立谁做国君一事,大臣们意见不一致,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晋国因为多次遭遇灾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人做国君。 | B.赵盾认为辰嬴地位低贱,她的儿子乐没有什么威望,同时公子乐出居在陈国这样的小国,距离晋国远,没有后援,就不赞成公子乐做国君。 | C.太子夷皋的母亲抱着太子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赵盾和各位大臣都顾忌缪嬴,也害怕被诛***,只好拥立太子夷皋做了国君,这就是灵公。 | D.为了拥立太子做国君,赵盾亲自带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取得了胜利,并和齐、宋、卫、郑、曹、许等国在扈邑签订盟约,稳定晋国。 | 小题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为先君子,不能求大而出在小国,僻也。(4分) ②此子材,吾受其赐;不材,吾怨子。(3分) ③秦使随会之魏,因执会以归晋。(3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①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在小国,这是孤立。(4分) ②这个孩子成材,我就是受了你的恩惠;不成材,我就怨恨你。(3分) ③秦国派随会到魏寿馀住处去,魏寿馀于是逮住随会带回晋国。(3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置:摆放,安排。解释实词应联系上下文,依据语境进行解释。例如:“五十里而一置”中“置”的意思是“驿站”。 小题2: 试题分析:C全是连词,表因果,“因为”。A项第一个“之”是助词,作提宾标志,第二个“之”是音节助词,无义。B项第一个“何”是副词,“怎么”;第二个“何”是疑问代词,“什么”。D项第一个“乃”是副词,表承接,“于是,就”;第二个“乃”是副词,表判断,“是,就是”。 小题3: 试题分析:B“立襄公弟雍。好善而长,先君爱之;且近于秦,秦故好也。立善则固,事长则顺,奉爱则孝,结旧好则安。断句技巧:1.读全文:拿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通读,弄清文段大意,知道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表达了什么内容,力求对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内容将能断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地方,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2.寻找比较明显的文言标志断: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 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3)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3.注意文言特点,固定句式和和修辞:比如古文中固定格式,对比、对偶、排比、顶针、反复等。可以给学生一些固定格式如:者......也,以......为......,因......故,无乃......乎,得无.....乎,为.....所......,见.....于......等等。 小题4: 试题分析:C“日日夜夜在赵盾家里哭泣”错,应是“在朝廷”。文中“太子母缪嬴日夜抱太子以号泣于朝”。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以直译为主,要逐字翻译,把单音节字变成双音节词,然后组合,语句要通顺;注意特殊的句式。①采分点:为、先君、出、僻。②采分点:材、赐、怨。③采分点:使、之、执。 附【参考译文】 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都去世,赵盾代替赵衰执政。 七年八月,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幼,晋国人因为多次罹难的缘故,想立年长的为国君。赵盾说:“立襄公的弟弟雍。他性好善良而且年长,先君又喜爱他;并且他和秦国亲近,秦国原本是友好的邻邦。立善良的人国家就稳固,服事年长的人就和顺,侍奉先君喜爱的人就是孝顺,结交旧好就安宁。”贾季说:“不如立他的弟弟乐。辰嬴曾受到两位国君宠爱,拥立她的儿子,百姓一定安附。”赵盾说:“辰嬴的地位低贱,顺序排在九个人以下,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况且受两位国君宠幸,这是淫乱。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在小国,这是孤立。母亲荒淫儿子孤立,没有威望;陈国小而且距离远,没有后援。怎么可以呢?”派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召回公子乐。赵盾罢了贾季的官,因为他曾***死太傅阳处父。十月,安葬襄公。十一月,贾季逃奔翟国。这一年,秦缪公也去世。 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说:“从前文公回国时没有护卫,所以发生了吕省、郤芮的祸患。”于是给公子雍很多护卫人员。太子的母亲缪嬴抱着太子夜以继日地在朝廷哭泣,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继承人有什么罪?舍弃嫡子而另到国外去找君王,将把太子置于何地?”从朝廷出来,又抱着太子到赵盾家里,叩头说:“先君捧着这个孩子托付给你,说‘这个孩子成材,我就是受了你的恩惠;不成材,我就怨恨你’。如今先君去世,他的话还在耳边回响,而你抛弃托付,为什么?”赵盾和诸位大臣都顾忌缪嬴,并且害怕被诛***,于是背弃所迎接的公子雍,拥立太子夷皋,这就是灵公。派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赵盾为将,前往阻击秦军,在令狐打败秦军。先蔑、随会逃奔往秦国。秋天,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许国的国君,都和赵盾相会,在扈邑签订盟约,因为灵公刚刚即位的缘故。 四年,讨伐秦国,夺取了少梁。秦国也夺取了晋国的郩邑。 六年,秦康公讨伐晋国,夺取了羁马。晋侯发怒,派赵盾、赵穿、郤缺攻击秦军,在河曲大战,赵穿的功劳最大。 七年,晋国的六卿担心随会在秦国,经常会给晋国制造乱子,于是假装让魏寿馀背叛晋国投降秦国。秦国派随会到魏寿馀住处去,魏寿馀于是逮住随会带回晋国。 八年,周顷王去世,公卿争权,所以不向诸侯报丧。晋国派赵盾率兵车八百乘平定周室内乱,拥立匡王。这一年,楚庄王刚即位。十二年,齐国人***死他的国君懿公。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3分)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小题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 小题5: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2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③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为政》) ④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 ⑤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万章下》) 小题1:结合上述语录,对孔子、孔门弟子和孟子等人的交友之道、待友之心作简要括概。(4分) 小题2:结合社会现实和我们高中生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交友、待友的认识。(8分)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同答问题。(6分) ①子华①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 “与之釜②”请益③。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论语雍也》) ②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④,可以无与,与,伤惠⑤。”(《孟子离娄下》) 【注】①子华:即公西赤。下文的“冉子”即冉求。②釜:一釜合当时六斗四升。下文的“庾”,一庾合当时二斗四升,下天的“秉”,一秉合当时一百六十斗。③益:增加。④与:给。⑤惠:恩惠,德惠。 小题1:请概括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答: 小题2:公西赤能否接受冉求给予的“五秉”之粟?为什么?请综合以上选段简析。(4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 《同学》一首别子固 王安石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①,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②,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 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③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辅④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室,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系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注]①子固:指曾巩。②正之:指作者朋友孙侔。③若:或。④輔(lin):车轮碾过。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予慕而友之友:以……为友 | B.辞币未尝相接也币:礼品. | C.其相似也适然适:恰好 | D.而造于其堂造:建造 |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①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②,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③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比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奭(shì):盛大的样子。②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③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太子少师致仕致仕:官员退休 | B.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 C.概独抗章明其罪抗章:向皇帝上奏章 | D.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报怨:同“抱怨” | 小题2:以下全都表现赵概是一位“长者”的一项是( )(3分)A.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 B.①今黜之,何以示天下②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 | C.①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②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 D.①诰死,恤其家备至②概独抗章明其罪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来赵概斩***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来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来让贤。 |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而获罪,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来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5分) (2)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5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