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小题1:君子尚德(或:尚力者不能得天下)。(2分)
小题2:孔子对南宫括理解了尚德者得天下的道理感到欣慰而由衷赞赏。(2分)孟子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2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与第二段中“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就可推敲出两个选段的共同之处都是尚德。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与“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就可就可品味出二者的不同,孟子侧重的是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参考译文:
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为何)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有大国为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有大国做基础——商汤凭七十里(创王业),文王凭百里见方称王。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节选自《三国志·姜维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羌、戎叛乱值:赶上……的时候B.亮维为仓曹掾辟:征召
C.当遣宫诣:到……去D.兼其才武负:背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维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3分)
①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②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③兼负其才武。                    ④姜伯约甚敏于军事。
⑤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⑥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姜维担任中郎官职是因为父亲在平息羌、戎族叛乱中,挺身保卫郡太守而死有关。
B.姜维与母亲失散后,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称赞他,说他深解兵意,才力过人。
C.胡人头领治无戴等人带领整个部落投降姜维,姜维带领他们返回并好好安置他们。
D.天水郡太守在巡视途中趁夜逃走,这是太守自己的疑心所致,与姜维没有关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3分)
                                                                                       
(2)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 ①亟:屡次。②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③盈科:水注满低洼处。
小题1:此章用流水的特点来比喻学习,为什么说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2分)
答:                                                                                     
小题2:在这首水的“赞美歌”中,孟子以水比喻人的道德品质,孟子赞扬的是什么?批评的又是什么?(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选自 《游褒禅山记》
活 水 源 记
刘  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③潴:水汇积。④秘书卿:官职名。⑤脊令:即鹡鸰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小渠,冬夏不枯浸:渐渐,逐渐B.深不尺,而澄澈可鉴逾:超过
C.其音如竹鸡而滑:圆润,流利D.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属:属于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其”字与例句“有泉焉,始出石罅,涓涓然”一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好游者不能穷也B.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孰能讥之乎D.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表述与《活水源记》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作者描写活水源周围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活泼可爱的鸟虫鱼蟹,衬托活水源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特点,强调了“活水源”得名的原因。
B.“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写虫子的形状、数量、色泽,能够清晰看到是因为泉水的清澈。
C.本文介绍活水源清澈见底,澄如明镜,多角度描写活水源的盎然生机。这正是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主要原因。
D.作者盛赞活水源“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物,表达对“活水源”的喜爱,流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政治家安民济世的胸怀和抱负。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1分)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分)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分)
                                                                                      
(3)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3分)
                                                                                       
(4)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小题1: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3分)
                                                                                        
小题2: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①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②总管,徇③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④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⑤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⑥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①翼:保护。         ②擢:提拔。  ③徇:攻击,进攻。       
④堞:城上如齿状的矮墙。  ⑤趣:同“促”,急促,急速。 ⑥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太祖于临濠谒:拜见
B.太祖渡江,云先济:成功
C.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侵犯
D.云妻郜祭家庙,三岁儿挈:带领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直接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后,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知道花云被抓,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先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然后投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多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翻译和对联。(15分)
(1)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2)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3)请根据对联的上句,写出下句:(4分)
上联:七尺小屋,承载父母殷切希望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