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唐末,王审知①据有福建之地,子延钧,后唐长兴中(僣)称帝,国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唐末,王审知①据有福建之地,子延钧,后唐长兴中(僣)称帝,国号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
唐末,王审知①据有福建之地,子延钧,后唐长兴中(僣)称帝,国号闽,都福州,为其下所***,立审知次子延羲。延政,延羲弟,为建州节度使,自延羲立,不服,数举兵相攻。晋天福末,部将朱文进***延羲,据其自立,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时从效为泉州散指挥使,与其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及所亲苏光诲相与图议。从效(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闻建州士卒谋尽力击福州以复王氏,苟一旦功先成,王氏复位,我辈何面见之邪?"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得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夜持白梃逾城而入,擒绍颇斩之。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从效等三人自署平贼统军使。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得福州。延政称闽帝,复国号闽,都要建州。
李璟②遣将攻建州,延政遂送款于江南。继勋亦以泉州降。璟将但克汀、建而归。李璟即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璟累授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
从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泉州狭窄,教民间开通衢、构云屋。民甚爱之,部内安治。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
周世宗③征淮南,李璟以兵十万保紫金山。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既而果败,江北之地尽入于周。从效为保境安民,遣衙将蔡仲赟等为商人,以帛书表置革带中,自鄂路送款内附④,又遣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锡诏书嘉纳之。从效又乞置邸京师,世宗以其素附江南,虑其非便,不许。
宋初,从效遂上表称藩,贡奉不绝。太祖⑤特命使厚赐以抚之,使未至,从效疽发背卒,年五十七
(选自《八闽通志》《宋史•漳泉留氏》有删改)
【注】①王审知: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②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③周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皇帝④内附:表示归附诚意。⑤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夜持白梃城而入逾:越过
B.从效持州印延政从子继勋第诣:到
C.璟将但汀、建而归克:克制
D.民甚爱之,部内安治:太平
小题2:下列全都表现从效对王氏忠心耿耿的一组是 (3分)
①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
②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  
③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
④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
⑤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
⑥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知的两个儿子继位后相继被部下所***。留从效等帮助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复位建州,称闽帝。后延政率部投降了李璟,留从效为李璟重用。
B.留从效出身寒微,能体察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为官泉州时,他教百姓拓宽道路,兴建高楼。他还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选拔人才。
C.李璟被打败后,留从效派人向周世宗表示归附的诚意,献上珍贵的贡品,还请求在京师修建官邸。周世宗因其一向依附南唐,最终虽然接受归附但不接受他在京师修建官邸的请求。
D.留从效向宋上表自称藩属国,并进贡了大量财物。宋太祖派使者送厚赏安抚他,但使者到后,留从效就久就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3分)
                                                                                          
(2)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于是忠顺、思安等人在从效家陈设酒宴,招募敢死的义士。(补出“置酒”字后面省略的“于”字1分、“募”1分,句意通顺1分)(2)从效多次上表给李璟,说此战使士兵疲惫,形势不利。(“累”、“顿卒劳师”1分,句意通顺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克:攻下。结合本段第一句“李璟遣将攻建州,延政遂送款于江南”就可推测出本句的“克”应为“攻下”的意思。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小题2:
试题分析:③写的是王继勋所为。⑥体现留从效对形势的正确判断能力及军事才能。解答类似题目一定要善于运用排除法。仔细推敲③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中“使未至,从效疽发背卒”就可理解出“留从效在使者到前就去世了”。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补出“置酒”字后面省略的“于”字,“募”解释为招募;第二句时注意“累”解释为多次,“顿卒劳师”中“顿、劳”意义相同,都为使动用法。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留从效是泉州永春人。幼年丧父,以孝顺母亲、尊敬兄长名闻乡里。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
唐末年,王审知占据福建之地,他的儿子王延钧,后唐长兴年间在福州称帝,国号闽,定都福州,后来被他的部下所***。王审知的次子王延羲即位。王延政,是延羲的弟弟,是建州节度使,从延羲继位开始就不服气,屡次发兵攻打延羲。晋天福末年,延羲部将朱文进***延羲篡位自立为王,安排党羽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当时留从效担任泉州散指挥使,与他的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和关系亲近的苏光诲等人一起谋议,从效说:“我们都受到王氏的恩遇,现在王氏的子孙还未复位却不想报答,竟然去侍奉贼寇,可以称得上忠义吗?听说建州士卒谋划尽力攻打福州来复王氏的地位,一旦他们功成,王氏复位,我们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于是忠顺、思安等人在从效家陈设酒宴,招募敢死的义士,召集了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在夜里持大木棍越墙而入,捉住黄绍颇***了他。留从效拿着州官的官印到王延政侄子王继勋的府邸,请他主持军务,从效等三人自称平贼统军使。王继勋命令送黄绍颇的首级到建州,尊奉王延政为闽主。朱文进带领部下攻打泉州,从效率领部下设埋伏,歼灭了文进的军队,占领了福州。王延政称闽帝,恢复国号闽,定都建州。
李璟派遣将领攻打建州,王延政于是送钱财李璟(表示投降),继勋领着泉州人马也投降了。李璟派遣将领讨伐叛乱,只攻克了汀、建两州而回。李璟就在泉州建清源军,任命从效为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李璟多次提拔从效,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到后来封从效为鄂国公、晋江王。
留从效出身寒微,了解百姓疾苦。留从效在泉州一心把勤俭养育百姓作为该做的事情,平时穿一身布衣,将公服放在衙门的中门旁边,外出和处理公务时才穿上。经常说我向来贫贱,不可忘本。泉州城市狭窄,教百姓拓宽街道,兴建高楼。辖区内很平安,百姓很爱戴他。王氏家族中有两个女儿嫁给郡县里的人为妻,从效对待她们十分恭谨,资助她们的财物很丰厚。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取明经、进士,称之为“秋堂”。
周世宗征讨淮南,李璟领兵十万保卫紫金山。从效多次上表给李璟,说此战使士兵疲惫,形势不利,不久果然被打败。江北之地尽归后周所有。留从效为保境安民,派衙将蔡仲赟等扮作商人,把帛书表放在革带里,从湖北取道向周世宗表示归附诚意。又派别驾黄禹锡从偏僻的小路送上表章,用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做贡品,周世宗赐诏书赞许并收下了。留从效还要求在京师建置官邸,周世宗因其一向依附南唐,有所顾虑而未允。
宋初,从效就上表自称藩属国,贡奉不绝。太祖特意派使臣用厚赏来安抚他,使臣还没到,从效背上的毒疮发作去世,享年五十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小题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少孤,与母居。好郑氏学。仕郡上计掾,州辟为从事。以父冏昔为郡功曹,值羌、戎叛乱,身卫郡将,没于战场,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维及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行。太守闻蜀军垂至,而诸县响应,疑维等皆有异心,于是夜亡上邽。维等觉太守去,追迟,至城门,城门已闭,不纳。维等相率还冀,冀亦不入维。维等乃俱诣诸葛亮。会马谡败于街亭,亮拔将西县千余家及维等还,故维遂与母相失。亮辟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时年二十七。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曰:“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后迁中监军、征西将军。
十二年,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延熙元年,随大将军蒋琬住汉中。琬既迁大司马,以维为司马,数率偏军西入。六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十年,迁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是岁,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又出陇西、南安、金城界,与魏大将军郭淮、夏侯霸等战于洮西。胡王治无戴等举部落降,维将还安处之。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十六年春,祎卒。夏,维率数万人出石营,经董亭,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维粮尽退还。明年,加督中外军事。复出陇西,守狄道长李简举城降。进围襄武,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维乘胜多所降下,拔河间狄道、临洮三县民还。后十八年,复与车骑将军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经于洮西,经众死者数万人。经退保狄道城,维围之。魏征西将军陈泰进兵解围,维却住钟题。
(节选自《三国志·姜维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羌、戎叛乱值:赶上……的时候B.亮维为仓曹掾辟:征召
C.当遣宫诣:到……去D.兼其才武负:背负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姜维有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3分)
①汶山平康夷反,维率众讨定之。    ②赐维官中郎,参本郡军事。
③兼负其才武。                    ④姜伯约甚敏于军事。
⑤维等乃俱诣诸葛亮。              ⑥与魏将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
A.②③⑥B.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姜维担任中郎官职是因为父亲在平息羌、戎族叛乱中,挺身保卫郡太守而死有关。
B.姜维与母亲失散后,投奔了诸葛亮,诸葛亮称赞他,说他深解兵意,才力过人。
C.胡人头领治无戴等人带领整个部落投降姜维,姜维带领他们返回并好好安置他们。
D.天水郡太守在巡视途中趁夜逃走,这是太守自己的疑心所致,与姜维没有关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 建兴六年,丞相诸葛亮军向祁山,时天水太守适出案行。(3分)
                                                                                       
(2) 十二年,假维节,复出西平,不克而还。(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徐子曰:“仲尼亟①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②,不舍昼夜,盈科③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 ①亟:屡次。②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③盈科:水注满低洼处。
小题1:此章用流水的特点来比喻学习,为什么说为学要如流水,“盈科而后进”? (2分)
答:                                                                                     
小题2:在这首水的“赞美歌”中,孟子以水比喻人的道德品质,孟子赞扬的是什么?批评的又是什么?(4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选自 《游褒禅山记》
活 水 源 记
刘  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居之。
有泉焉,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有二脊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刘基,明初文学家、政治家。②上人:对僧人的敬称。③潴:水汇积。④秘书卿:官职名。⑤脊令:即鹡鸰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小渠,冬夏不枯浸:渐渐,逐渐B.深不尺,而澄澈可鉴逾:超过
C.其音如竹鸡而滑:圆润,流利D.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属:属于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其”字与例句“有泉焉,始出石罅,涓涓然”一句中的“其”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则好游者不能穷也B.独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C.孰能讥之乎D.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下列表述与《活水源记》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作者描写活水源周围生机勃勃的花草树木和活泼可爱的鸟虫鱼蟹,衬托活水源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特点,强调了“活水源”得名的原因。
B.“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写虫子的形状、数量、色泽,能够清晰看到是因为泉水的清澈。
C.本文介绍活水源清澈见底,澄如明镜,多角度描写活水源的盎然生机。这正是白野公深爱活水源的主要原因。
D.作者盛赞活水源“出之不穷”溉田润泽之功德,用“君子之德”喻活水源泽被万物,表达对“活水源”的喜爱,流露出对君子之德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一个政治家安民济世的胸怀和抱负。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11分)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2分)
                                                                                      
(2)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3分)
                                                                                      
(3)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3分)
                                                                                       
(4)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小题1:孔子为什么称赞颜回“贤哉回也”?(3分)
                                                                                        
小题2: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怎样的苦乐观?(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