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题目。
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
子曰:“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
子曰:“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论语•宪问》
子曰:“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微子篇》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小题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的义利观。(6分)
小题2: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孔子的义利观有什么现实意义?(6分)
答案

小题1:①不反对追求私利。②追求私利时必须遵守义,以义求利。③当利不可求时能安贫乐道。
小题2:答:答案示例一:市场经济会引起拜金欲求的泛滥,物欲与心灵,世俗与理想的疏离。因此,市场条件下,必须既重视利,也重视义,在大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始终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应鼓励人们在不违背法律道义及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积极地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义”与“利”上实现双赢。然而,当二者不可调和,必须在其中作出抉择时,我们不能见利忘义,要“义”字当头,努力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把守住心中的道德底线。
答案示例二:当今社会,孔子义利观对我们弘扬社会道义、合理利用自然、尊重经济规律和法治精神等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应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但不能唯利是图。利润的获得,必须受到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法规等“义”的约束。而三鹿奶粉事件、郑州双汇猪肉事件等,都是企业见利忘义自毁前程的典型例证。
(观点2分,阐述2分,联系现实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答题时抓住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富与贵,人之所欲”“见利思义”“义然后取”“邦有道,贫且贱焉”。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要结合现实和材料进行,要突出孔子义利观的现实意义,答题时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徐恪,字公肃,常熟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中官怒,请即遣恪等,将摭其罪,无所得乃已。出为湖广左参议,迁河南右参政。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弘治初,历迁左、右布政使。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王奏恪侵侮,帝赐书诫王。河徙逼开封,有议迁籓府三司于许州者,恪言非便,遂寝。四年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
故事,王府有大丧,遣中官致祭,所过扰民。成化末,始就遣王府承奉。及帝即位,又复之。恪请如先帝制,并条上汰冗官、清赋税、禁科扰、定赎例、革抽分数事,多议行。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御史李兴请于郧阳别设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之。恪陈五不可,乃止。
恪素刚正。所至,抑豪右,祛奸弊。及为巡抚,以所部多王府,持法尤严,宗人多不悦。平乐、义宁二王遂讦恪减禄米、改校尉诸事。勘无验,坐恪入王府误行端礼门,欲以平二王忿。帝知恪无他,而以二王幼,降敕切责,命湖广巡抚韩文与恪易任。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属吏以羡金赆,挥之去。至则值岐王之国,中使携盐数百艘,抑卖于民,为恪所持阻不行。其党密构于帝。居一岁,中旨改南京工部右侍郎。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帝慰留,乃拜命。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十一年考绩入都,得疾,遂致仕,卒。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议迁籓府三司许州者于:到
B.属吏羡金赆,挥之去以:因为
C.恪言非便,遂寝:停止
D.其党密于帝构:陷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徐恪刚正的一组是(3分)
①中官欲出领抽分厂,恪等疏争    ②恪以道远请输直,上下称便
③徽王府承奉司违制置吏,恪革之  ④户部督逋急,恪以灾变请缓其事
⑤吏民罢市,泣送数十里不绝      ⑥势要家滥索工匠者,悉执不予
A.①②⑥B.③④⑤C.①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化末年,王府有大丧,开始就地派王府承办。到皇帝即位,又恢复过去派中官致祭的做法”。
B.徐恪上奏,请求汰除冗官、清查赋税、禁止科扰、制定赎例、革除抽分等几件事,这些事经过讨论大多得以施行。
C.御史李兴请求在郧阳分别设置三司,割南阳、荆州、襄阳、汉中、保宁、夔州隶属它。徐恪陈五两人反对,此时最终被罢止了。
D.徐恪被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他以“大臣晋升任用,应出于朝廷推荐”为理由请赐罢黜。皇帝宽慰挽留,他才接受任命。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陕西饥,当转粟数万石。(3分)
                                                                                      
(2)为恪所持阻不行。(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进篇》)
小题1:结合《论语。雍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说说这两处体现孔子教育实践的什么特点?(3分)
                                                                                        
小题2:本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3分)联系文中内容进行分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馀,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之?
(节选自苏轼《留侯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C.养其全锋而待其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之 全:齐全,完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匹夫见辱,拔剑起 不敢言敢怒
B.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节 燕赵收藏
D.此所挟持者甚大 吾还也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 (3分)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3分)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4分)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龄大小的还是地位高低的都居住在薛居州那里,那君王和谁去做坏事呢?
B.孟子用设喻的方法反问戴不胜,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说齐国话,是找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的人来教他好?
C.孟子认为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
D.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好人,那么国君也就会和大家一起向善做好事。相反,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那么国君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小题2: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文章繁简
[清] 顾炎武
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此极中今人之病。若宗师之文,则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子曰:“辞达而已矣。”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有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校人烹之,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于自然,而有意于繁简,则失之矣。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无力。 ③洋洋,欢乐。 ④前,旧,均指《旧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则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劝戒制止B.有生鱼于郑子产馈:赠送
C.校人烹之,命曰反:反而D.故其事多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晦涩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写文章的主张的一组是(   )(3分)
①作书须注 ②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③《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 ④不简于事而简于文 ⑤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⑥且文章岂有繁简邪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v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
B.作者认为言辞以达意为主,没有必要空泛地讨论语言的繁与简的问题,否则,好文章就不会出现了。
C.文章在第三段中以齐人妻与校人的话为例,将《孟子》与《新唐书》的写法作了对比,意在提倡写作时使用繁笔。
D.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指出《新唐书》所谓的“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其实不是优点而恰恰是缺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3分)
译文:                                                                                    
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