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苏辙《六国论》) 小题1:选出与例句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A.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 B.作《师说》以贻之 | C.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 | D.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3分) 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 小题3:苏辙为六国提出的自安之计是 (四个字概括)(1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用韩、魏两国对付秦国,而另外四国在后方休养生息来暗中帮助解决韩、魏的急难 小题3:厚韩亲魏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项,相当于“而”,表结果,以致;其余均表目的,来。所以选C。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以、委、休息、以阴、急。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提示性的语句加以概括或者直接引用即可,如文章第一段中“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可以用“厚韩亲魏”来概括。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襟危坐危:不安 | B.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 C.酾酒临江酾:斟酒 | D.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竟,简直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知不可乎骤得 | B.逝者如斯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纵一苇之所如 | C.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 D.不知东方之既白 | 觉而起,起而归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举曹操之例,表述即使是英雄人物也不能与天地共存之意,并发出自然永恒而自我生命短暂的深切感慨。 | B.作者借用江水、明月等自然景物,阐述事物皆具“变”与“不变”的二重性,并得出“水月多么值得人类羡慕”的结论。 | C.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最终主说服客,表现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 D.“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后的议论,是写景、抒情之后的说理,变与不变,取与不取的辩论最终让作者悟透而喜,物我两忘。 | 小题4: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极,至 | B.外与天际,四望如一际,边际 | C.引觞满酌,颓然就醉颓然,跌倒的样子 | D.缘染溪,斫榛莽缘,沿着 |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醉则更相枕以卧,故木受绳则直, | B.施施而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望西山,始指异之。句读之不知, | D.其高下之势,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3:请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 ) 例句: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A.舞幽壑之潜蛟 |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D.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 小题4:下列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作者以“上”“入”“穷”加上“无远不到”,具体而又概括地写出了自己的行踪;“坐”“醉”“卧”“梦”“觉”“起”“归”等一系列动词的连用,其目的为了表现自己被贬后能够游山玩水忘却忧愁的愉快心境。 | B.第二段中,作者以“过”“缘”“斫”“焚”四字领起四个短句,以排比句式,构成了一种急促之势;“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八字,写出了身登目游的过程;并从西山之高、西山所见之广、西山有众山拥戴之势等方面来描写西山。 | C.文中“始得”二字,暗含了初次遭遇西山,透露出偶然而又惊喜的心情。作者之所以认为“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在西山风光的饱览之中领悟到了它与作者所追求的精神世界的契合点,即山的高大——人格精神的傲然独立。 |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把自己融入到西山美景之中,与之构成一种物我合一的意象,把他那种忘情于山水的情态推向了高峰。 |
|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8分) 周访传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振奋 |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收留 |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前往 |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高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弘因阵乱突围而出吾尝跂而望矣 | B.访奋击收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C.访作长岐枨以距之輮以为轮 | 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水为之而寒于水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 | 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 | C.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 | 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 | 小题4:把语段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3分) (2)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3分)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墨妙亭记 (宋)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②,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以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即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可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旁午:交错;纷繁。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抚循:抚恤 | B.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适:适合 | C.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故事:先例 | D.朝廷方更化立法更化:改革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寡求而不争 蟹六跪而二螯 | B.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 古之学者必有师 | C.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 凌万顷之茫然 | D.故具载其说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 A.文章第一段点题,交代孙莘老建造墨妙亭的时间、地点和用意。 | B.文中借他人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 C.作者认为虽然“物必归于尽”,但“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画龙点睛,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 D.文章第三段以议论的方法批判孙莘老的做法糊涂。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不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 小题5:把下面选自课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面题目。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久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藏而勿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则呻佔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悖否耶? (原文有删略) 【注释】①缃帙(zhì):浅黄色的书套。②鼎彝(yí)尊斝(jiǎ):均为古代盛酒的器具。③裒(póu)聚:聚积。④呻佔(zhān):诵读。⑤斗靡:原指写文章以篇幅多、词藻华丽而夸耀争胜,此处可理解为卖弄才学。⑥跧伏:通“蜷伏”。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日诏:诏令。 | B.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易:交换。 | C.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顾:反而。 | D.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固:本来。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汪琬认为是正确的读书方法的一组是(3分) ①部居类汇,各以其次 ②藏而勿守,犹勿藏也 ③采其华而忘其实 ④始乎博,终乎约 ⑤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 ⑥尊所闻,行所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通过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来历。 | B.楼主人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其楼命名为“传是楼”。 | 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书,由表及里,思想有深度,启人深思。 | D.汪琬因为生病,将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人的催促下才完成。 |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经则传注义疏之书附焉。 (3分) (2)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3分) (3)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3分) 小题5: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奎态横生。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 (选自苏轼《答谢民师书》)。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